蔣俊瑋
【摘要】作為一門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后才得以產生,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的重要產物。思想政治學科營運發展與現實聯系十分密切。作為一項社會性的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是將社會環境以及條件作為基礎,并通過實際行動來對現實進行改造。
【關鍵詞】思想政治學科;社會實踐活動;必要性;啟示
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到今天,在作為一門學科的同時,也作為一項社會實踐活動,獲得了十分明顯的進步。然而,外界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能夠作為一門學科”的質疑一直都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著困擾。不管是學科還是實踐,都與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科學化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很多的研究人員對此都做出了相應的研究,但是其中的問題依然難以得到有效的解決。這使得在實際的工作當中,仍然有很多人不能夠對問題進行直面,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太過空洞,沒有與現實相結合。而學生在社會課堂當中進行體驗的重要過程,能夠有效地深化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同時也能夠更好地擴展思想政治教學的空間,使得學生能夠從中得到感性的認識,并與學科知識結合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進行逐步的培養,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以及社會生活當中的主體[1]。
一、開展思想政治學科社會實踐活動的必要性
得法在于課內,得益在于課外。所謂的思想政治學科社會實踐活動,就是學校有目的地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活動情境,并從思想政治學科的角度出發,讓學生走出校園,對社會進行主動的了解、探究以及服務,并在社會實踐活動當中對各種知識進行吸取。學生通過對實踐活動的參與,既能夠改造客觀世界,也能夠改造主觀世界,對學科知識的內涵進行進一步的理解,對學科知識的外延進行拓展,并對自身的創新素養進行培育。
(一)有利于對思想政治教學改革進行深化
思想品德與思想政治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品德教育以及馬克思主義教育的重要基礎課程,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在高中階段,思想政治課程是將鄧小平理論作為中心,并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常識的社科教育,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進行滲透,使得學生政治方向的確立能夠得到正確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最終使得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新課標》提出要對學生在實踐活動當中的體驗進行重視,對學生的生活經驗、情感、態度以及行為表現進行關注,使得各項互動能夠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除此之外,還應該對各類實踐活動進行設計,使得學生能夠走出課堂。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對社會進行認識以及適應,從而更好地融入實踐活動當中,對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進行感受,提高利用正確觀點對社會問題進行解決的能力。思想政治學科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對新課改背景下的思政教育改革起到十分重要的深化作用[2]。
(二)有利于進一步把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本質和規律
思想政治課教學需要基于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對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進行培養,例如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社會科學常識對社會問題進行觀察以及分析等。而通過對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學生能夠對聯系實際的學習方法進行更好的掌握,并對公民品德以及思想政治素養進行有效的培養,最終更好地對學科知識、核心素養以及教育規律進行把握。
(三)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在學習思想政治課程當中,學生需要對學科知識領域與社會發展的關系以及個人和自身的關系進行了解。這不是單純的職業對應,而是需要讓學生能夠在自己的知識領域當中找到一定的聯系,這一方面是一種思維的聯系,另一方面是一種價值方面的聯系。思想政治學科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使得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經歷,并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主體地位能夠得到有效的確立,有效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最終實現知識的傳承以及統一。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能力等,能夠更好地服務自身的學習以及探究,使得學科的核心素養能夠更好地得到提高,并對學生的創新素養進行培育[3]。
二、社會實踐教學的薄弱環節
(一)時間缺乏
在學習生涯當中,學生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許多學科,并拿到足夠的分數,因此常常難以花費大量的時間深入社會。而作為教師,則由于課程時間較緊而疲于奔命,難以抽出時間精心對實踐教學進行組織。這使得社會實踐受到了許多方面問題的困擾:難以統一外出,時間不允許等等。此外,在外出過程當中,學生的安全問題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證,教師也經常由于責任問題而產生逃避的思想。而假期雖然有時間,但由于缺乏教師的指導,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也往往流于形式。
(二)經費不足
不管什么學科,其實踐活動都需要有一定的經費來支撐,例如理科實驗室的建設資金動輒數萬元。但是在一些學校當中,仍然有人認為,思政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比缺乏足夠的必要性,沒有必要對其投入太多的經費。而實踐活動的各個環節都需要經費的投入,經費的不足,使得實踐活動的正常運行受到了嚴重的阻礙。
三、開展思想政治學科社會實踐活動的啟示
(一)處理好活動過程評價與活動評價的相關性
學科的社會實踐活動,需要對多維的育人場進行打造,并以每個個體的發展作為基礎,使得學生的德性能夠得到有效發展。學生對社會的融入、對生活的發現、對體驗的參與,都能夠使得學生對社會的認識以及理解得到有效的增強,并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進行發展,使得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使命感能夠得到有效的增強。對學科社會實踐活動進行設計,應使得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獲得參與體驗,也需要對學生參與的范圍進行考慮,應突出其普遍性特點。教師應該對學生在體驗當中的思維亮點進行發現以及捕捉,使得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社會實踐當中,從活動當中得到一定的感悟以及收獲,并將這些收獲、感悟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行為觀念。教師一方面要對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進行評價,另一方面需要在活動結束之后評價活動反饋,將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做到有效的結合[4]。endprint
(二)處理好活動設計與有效教學的一致性
著名的教育學家迪·芬克根據經驗課程理念,提出了教學應該為學生對有意義的學習經歷進行創造的教學思想。所謂有意義的學習經歷,就是學生在具有很強的影響力的學習經歷當中,能夠主動投入到學習過程當中,并展現出很高的活力,而在該學習過程當中,學生將能夠學到很多有意義的東西,同時也能夠利用這樣的學習經歷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
不管什么社會實踐活動,一定都有一個活動主題。學科社會實踐活動則需要基于學科知識背景,將單元教學與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的結合。之所以要開展學科社會實踐活動,就是為了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性進行落實,使得學生能夠在情境當中對相關知識的內涵進行更好的感受,在對知識價值掌握的基礎上,通過對活動的參與來培養學生的能力,并使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能夠得到有效的實現。
(三)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撰寫調研報告,分析調研數據等方式,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針對社會實踐活動當中發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應指引學生從實際出發,基于對現狀以及問題產生原因的分析,提出相應的建議。而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學生能夠獲得更加嚴密的思維,學會對現象進行分析,對問題的認識也能夠從感性上升到理性,最終學會對問題的解決[5]。
(四)依托現實且應改造現實的社會性實踐活動
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具有社會性的特點,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領域也應該在社會的各個層面當中進行擴大,但是并不僅限于學校,還應包括社區、家庭等場所。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需要各個部門的結合,與此同時,實踐活動還應該得到制度性的支持。例如,對“志愿者服務”實踐活動的倡導,使得該活動當中的精神能夠得到傳遞,還應對其中的制度機制進行研究,例如志愿者的來源、安全保障等。再如,在對“黨風廉政建設”宣傳的過程當中,可以采用會議宣講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觀看電影的形式。總而言之,思政實踐活動需要利用社會能夠看得見的方式來參與到社會的改造當中,利用實際行動來使得民眾得到共鳴,除此之外,還需要國家能夠從各個方面進行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社會實踐活動,其行動的開展需要更好的制度環境來保障,否則就有可能會出現一定的悲劇,也容易導致“道德裸奔”的失控。因此,需要健全相應的法律體系,加強法治建設,營造出良好的社會氛圍。具體來講,就是要對法律細則進行完善,加大執法力度,強制制裁違法行為。
四、結束語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思想政治學科的社會實踐活動也獲得了更好的發展機遇。通過參與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當中,對熱點話題以及民生給予足夠的關注,并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以及合作學習,使得學習興趣得到更好的激發,并使得學術研究能力與社會調查能力能夠得到不斷的提升;對問題進行發現以及感受,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設想,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開放意識,對我國的優良傳統進行傳承,真正成為擁有民族自信的學生,這也是思想政治學科的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張雯雯,張婭潔.核心素養愿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學科之轉變[J].教學與管理,2017(07).
[2]牛風榮.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探索[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15,18(01):81-82.
[3]劉穎.思想政治學科培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策略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11):99-100.
[4]張曉欣.中學思想政治學科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J].現代婦女(下旬), 2014(01):124,128.
[5]李代榮.淺談思想政治學科學習興趣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3(22):65-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