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強
【摘要】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可持續發展之“靈魂”,特別是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管理思想的不斷進步,企業間的競爭已不再是簡單的產品和服務的較量,而是越來越體現在企業文化的競爭。本文以推進石油運輸企業文化建設為例,探討企業提升凝聚力、競爭力的思路和方法,為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提供借鑒和思考。
【關鍵詞】企業文化;建設;現狀;發展
一、石油運輸企業文化理論的產生
中國石油天然氣運輸公司(以下簡稱“運輸公司”)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直屬的大型專業化運輸物流企業。公司成立于1953年10月,從上世紀50年代著名的“玉門原油東運”開始,公司先后參加了國內20多個油田、煉廠的會戰和建設,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被原石油工業部長余秋里稱為“拖不垮、打不爛的石油運輸野戰軍”。運輸公司60余年的發展歷程中,既是一部艱苦奮斗、波瀾壯闊的創業史,也是一部不斷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推進文化引領的創新史,逐步形成了建設“國內一流的跨國運輸物流企業”的企業愿景、“六化六統一”的管理理念、“贏在執行,細節決定成敗”的工作理念、“重視安全就是講政治,抓好安全就是講管理,管好安全就是講效益,落實安全就是講穩定,實現安全就是講發展”的安全理念、“站著做人,跪著服務”的服務理念和“科學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的發展理念等文化系統,鑄造了“拖不垮、打不爛”的石油運輸野戰軍的“鐵軍”精神,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核心價值體系,譜寫了“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新篇章。
二、當前企業文化的現狀
(一)對企業文化的內涵認識不清。有的把企業文化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有的把企業文化等同于文體活動,認為推進企業文化就是唱歌、跳舞、打球、開運動會等,片面認為企業文化建設體現在建設了多少活動室、體育場所,組織了多少場文藝活動等,這些活動屬企業文化活動范疇,但不是企業文化的全部內涵;有的把企業文化等同于標語口號,對這些標語口號是否真實地反映本企業的價值取向,能否真正起到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的作用,是否有本企業的特色,則說不清楚,搞不明白。這些“等同論”,混淆了企業文化與其它工作的關系,實質上等于否定了企業文化建設的價值。
(二)對企業文化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企業文化具有振興、導向、協調、凝聚等功能,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的單位和部門對此缺乏正確認識。認為文化是招牌,中看不中用,不想或不愿意實施文化戰略,不用心去打造和維護自己的文化。
(三)對企業文化建設方式認識不清。在企業文化建設方式上,存在兩種認識偏差:一是存在無所作為,放任自流的傾向。認為企業文化、企業理念是企業長期生產經營活動中自然形成的,企業沒辦法,也不應該進行人為設計,只能順其自然。二是存在主觀臆斷,脫離實際的傾向。認為企業文化、企業理念就是人為的設計,搞“突擊”,憑空設想。
三、石油運輸企業文化建設應該堅持的原則
(一)企業文化建設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任何一種成功的企業文化都是隨著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隨著企業的發展和環境的變化,企業文化可能與形勢的需要不相適應,這時企業文化建設者就要適時地予以發展和完善,創造新的企業文化,促進企業文化與時俱進,使企業不斷向前發展。要堅持將創新作為石油運輸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將創新與時代的發展和環境變化同步,把創新植入企業價值觀,融入企業文化建設的全過程,培育出全體員工的創新精神,將創新打造成企業的品質。
(二)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得到企業全體員工的認同。要增強石油運輸企業內部凝聚力,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使員工形成統一的認識,對企業文化具有認同感。這就要求企業通過一定形式,增強員工對企業文化系統的認識,讓員工人人參與到其中,從“要求我這樣做”轉化為“我應該這樣做”,真正按照企業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導個人行為,使之符合企業發展的需要。
(三)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內外結合,激發全體員工的積極性。企業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企業的方方面面,如果沒有廣大員工的參與,就失去了企業文化建設的本質內容,也就失去了企業文化建設的真正意義。在建設石油運輸企業文化過程中,必須堅持內外結合的原則,需要有企業全體員工的積極參與、共同遵守和自覺貫徹,充分發揮全體員工的聰明才智。
四、石油運輸企業文化建設的發展思路
(一)深化理念的傳承、培育和創新,推進企業文化理念“內化于心”。始終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石油戰線的優良傳統作風,是我們黨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同石油工業發展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精神在中國石油的生動體現。運輸公司60年的發展史,就是繼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光榮歷史。目前,盡管運輸公司企業綜合實力、競爭力和影響力已有大幅提升,創新能力、管理水平和文化軟實力明顯增強,但是,隨著我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中國石油油氣改革步伐的加快,要實現運輸公司建設國內一流的跨國運輸物流企業、打造“百年運輸”、實現“石油運輸夢”的目標,必須堅持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文化核心地位,秉承“奉獻能源、創造和諧”的企業宗旨和“誠信、創新、業績、和諧、安全”的核心經營管理理念,永葆艱苦奮斗、積極進取的創業激情,永做“鐵人”傳人,努力開創各項事業的新局面。
(二)把文化融入管理實踐,逐步實現企業文化“固化于制”。制度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長期的生產經營管理實踐中生成和發展起來的,是企業在調節內外各種關系的實踐中形成的文化結晶,體現了企業的價值觀。先進的企業文化,需要用制度固化下來,只有融入制度中去,企業文化才會具有競爭力。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員工個性的張揚,需要打破傳統理念的框架,建設體現現代管理思想、富有鮮明時代特色并得到員工認同的行業企業文化。要把企業文化融入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變為企業制度、流程和標準,成為員工的行為規范、作風習慣,使文化植入管理、管理形成文化。要體現時代共性,使企業文化具有先進性,繼承石油傳統,使企業文化具有行業特性,緊貼生產實踐,使企業文化具有鮮明個性,結合隊伍思想實際,使企業文化具有群眾性,努力打造出具有石油運輸特色的優秀企業文化。要堅持深化運輸品牌文化建設,大力弘揚運輸特色文化,通過對企業文化管理和企業管理文化進行研究、探索、實踐,使企業文化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力量。
(三)發揮企業文化鑄魂塑型作用,促進企業文化建設“外化于形”。要把文化建設納入企業發展總體規劃。堅持把握企業文化理念的導入、推廣、提升、鞏固等關鍵點,與生產經營工作同部署、同實施、同檢查、同推進,不斷豐富企業文化內涵,使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要加強企業文化機構建設,發揮職能部門和全體黨員在推進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先鋒模范作用,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成為隊伍的戰斗力和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要從企業實際出發,牢牢把握特色化原則,及時將企業文化建設融入發展戰略、經營管理之中,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企業文化建設,弘揚母文化某一個單相特質的內容,適時補充母文化發展的具體環節。要鼓勵基層單位從生產實際出發,深入挖掘企業文化積淀,發展和衍生豐富多元的子文化,建設更具操作性和適應性的基層特色文化。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員工群眾的心坎上,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親和力和感召力。各級領導干部作為企業價值理念的倡導者、企業精神的示范者、目標愿景的推動者,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積極為員工排憂解難,關注員工成長成才、關心員工家庭生活、關愛員工身心健康,成為員工的貼心人。員工是受到企業文化變革影響最大的利益相關者之一。必須堅持全體員工參與全過程,激發員工變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發揮員工主體作用,使其成為企業新文化的參與者、支持者和實踐者。
五、結語
推進石油運輸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堅持源于實踐指導實踐、源于員工指導員工、從群眾來到群眾去的原則,通過把“用文化管企業”思想滲透到企業管理的全過程,才能創造出新的思想、新的精神、新的作風、新的經驗,并逐步整合成競爭性的企業文化,進而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
【參考文獻】
[1]楊克明.優秀傳統文化與企業文化建設[J].中外企業文化,2017(3):8.
[2]趙麗麗.企業文化是調動職工積極性的潛在動力[J].企業黨建,2017(5):60.
[3]方曉利.讓優秀文化走進群眾生活[J].時事報告,2017(7):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