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能夠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質量,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水平。小學語文閱讀情趣化當以引起學生情感和心靈共鳴為目標,以培養審美情趣為首要,堅持生動性、趣味性、靈活性、原則性,課內與課外為一體,以多維度發散性思維,鼓勵、啟發學生積極參與,充分調動他們的求知欲、探索性和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趣化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方面,能夠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質量,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水平。成功的語文閱讀教學既要遵循教學規律,又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情趣教學法,創造美的意境,使學生在品讀作品的時候,體驗文章的魅力。
一、 關于小學語文情趣閱讀的教學目標及內涵
情趣閱讀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引導學生獲取心靈和情感的升華而進行的教學方法。《語文課程》提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知世界,感知宇宙、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方法。閱讀教學是教師、文本、學生三者之間的對話過程。”因此,閱讀是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培養語文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方法,筆者認為,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推行情趣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對語文的熱愛程度,也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教學過程中增添了許多樂趣和智慧,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歡樂的過程中自發的、主動的愛上閱讀,愛上語文。“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教學中起到引導的作用,把閱讀的興趣和閱讀的愛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們自己去探索知識、探索世界,才是教育之目標。
語文的藝術在于讓學生體驗情感共鳴和知識的魅力,而培養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它不僅能調動學生對知識的欲望,幫助學生不斷積累知識,開闊視野,也能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辯證反思,完善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對學生全面發展不無裨益,同時讓學生自由的在中國文化和中華語言美文當中盡情地穿梭遨游,給學生帶來無盡的樂趣和想象空間以及強烈的美感、奇妙感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思想情感和感悟的結晶,無論從選材、人物等基本設定,到作品所運用的遣詞造句和表現手法,都是作者的審美情趣和個性特點的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單一的傳授知識上升到主題思想的高度,制造一個至善至美的閱讀境界,開辟一片新的教學環境,使得課堂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課堂,而且是陶冶情操和提升高尚人文情趣的理想空間。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情趣教學的重點應該是在于情趣培養。
二、 重視課堂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興趣是認識事物過程中產生的良好的情緒。這種心理狀態會促使學生積極尋求認識、了解事物的途徑和方法,同時,表現出對學習活動的主動性、自覺性,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導入新課的目的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對于具體的每一堂課來說,要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要求和情境相符合,設計新穎形式,優美的語言更容易取得導入的良好效果。富有藝術性的課堂導入語作為過渡,要巧設懸念,可采用“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的開始便產生一種懸念,在不斷揭開謎底的同時不斷思索,不斷學習,促使小學生在情緒高漲的求知欲望中,努力去探求語文知識的奧秘,引發閱讀文本的興趣。如,在教學小學語文高年級課文《草船借箭》時,老師這樣設置懸念:《草船借箭》是節選于我國古代的哪部小說,并且進行改編的?足智多謀的周瑜為什么會嫉妒諸葛亮的才干,想盡各種陰謀詭計來陷害他呢?諸葛亮面對周瑜的刁難又是如何應對的呢?誰勝誰負了呢?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從中我們可以學習到什么?在教師多個問題的引導之下,學生仔細思考,認真閱讀文章,力爭找到答案。好奇心成人有之,青少年學生尤甚,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情景導入語,開啟了學生好奇的欲望閘門,激發學生在學習文章的情趣,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三、 引導學生體驗閱讀的意境之美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以教材為載體,語言訓練為主要內容,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引領兒童走進生活,走進兒童的世界,提高語文素養。小學語文課文中不乏名篇佳作,無不是文質兼美的審美載體。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作品中對人物語言、神態、動作等的描寫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動,借助豐富的想象,達到真情的流露,情理的交融,在強烈的情感體驗中獲得啟迪和共鳴。在語文閱讀的教學課堂上,教師是學生閱讀的組織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是閱讀的主角,教師要把握好這一關鍵問題,不斷引導學生體驗閱讀的美感。只有學生自身感受到其中的美感,語文閱讀教學才是成功的。在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地讓學生自主探究、感悟文本、體驗美感。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老師問:在小女孩前三次火柴熄滅后,她又勇敢地擦燃了第四、第五次,火光出現后,小女孩的幻想和前三次一樣嗎?小女孩毫不猶豫的擦燃了一大把火柴,這又是為什么呢?學生和教師之間形成了“思”與“學”的共鳴,教師引導學生感悟小女孩在凄冷的夜里不斷的劃動火柴的心理變化,使學生好像身臨其境一般與文章的意境產生共鳴,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有更直觀的感觸。在教學中,曾經有一個小女孩哭著說:“我想把我的小棉襖拿給她穿上。”頓時,教室里一片唏噓,學生們在感受到賣火柴的小女孩饑寒交迫的困境后,紛紛表達出對小女孩的同情之情。教師看到學生們的表現后受感動,完成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目標,同時也為自己成功地將這一意境傳達給學生們感到高興。
小學語文情趣閱讀要以引起學生情感和心靈共鳴為目標,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堅持趣味性、靈活性,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從多角度創設情趣閱讀情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探索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作品的品悟,讓課堂洋溢情趣,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在幫助學生感知中提高情趣,達到教師善教、學生樂學、教學相長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 潘勝男.淺談小學閱讀教學情趣課堂構建策略[J].語文天地,2015(27):60.
[2] 路海軍.小學語文教學中審美情趣的培養[J].學周刊,2014(11):196.
[3] 王藝霏.培養審美情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例子談[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11):144-145.
作者簡介:
張麗琴,福建省三明市,沙縣涌溪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