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蓮??
摘要: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的教學目的即在于,借助觀察、體驗、實踐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提升數學趣味性、實用性,在“玩樂”中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小學數學教材中“數學好玩”板塊的教學,關鍵在于知識、情感態度的建構與遷移,要著重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激發其自主學習的動能,在探索、發現過程中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和文化意義。那么,“數學好玩”到底怎么玩?本文從深化“以生為本”;推動“三維并進”;加強資源開發等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思考;數學;玩
小學《數學》教材(北師大版)主編劉堅教授認為,“有必要從小學生開始,改變人們對數學的刻板印象……借助更多的“數學好玩”元素,影響整個數學教育……明天的數學教材、呈現在學生周圍的數學都是活生生的、好玩的?!毙W數學“綜合與實踐”的教學目的即在于,借助觀察、體驗、實踐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提升數學趣味性、實用性,在“玩樂”中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小學數學教材中“數學好玩”板塊的教學,關鍵在于知識、情感態度的建構與遷移,要著重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激發其自主學習的動能,在探索、發現過程中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和文化意義。那么,“數學好玩”到底怎么玩? 這是我們現在教學“綜合與實踐”中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 深化“以生為本”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币陨鸀楸?,是目前各所學校開展學生教育教學工作的普遍共識。在小學數學課程中,“綜合與實踐”的課程設置,能夠有效促進學生通過觀察、猜測、體驗、計算、操作、總結等主動探究的過程,實現真正的“以生為本”,逐漸提升學生自主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例如,五年級上冊“數學好玩”中的《設計秋游方案》一課,由于課本介紹的是游北京的故宮和北海公園參觀。學生都比較陌生。在課初,我讓學生先看課本是怎么樣設計秋游方案。然后要學生設計全班游我縣著名的旅游景點——五指石。課初將全班分成六個小組,由組長負責安排人員分工。通過問家長、親戚、上網查詢、咨詢旅游公司等途徑,去調查五指石門票的價格,選擇交通工具,并在課前做好初步的設計方案。在教學過程中,讓各小組展現設計“秋游五指石”方案的基本步驟,包括游覽五指石的時間、資料的收集,畫出旅游路線的示意圖,估計的費用,并說一說在設計過程中運用了哪些數學知識。通過各小組的展示,全班進行交流討論,投票選出“秋游五指石”的最佳旅游方案。在總結時,讓學生反思設計方案過程中自我表現作一個正確的評價。整節課“以生為本”的理念得到充分體現,在設計方案時提高了學生的設計能力、動手能力和構圖能力,并且在小組合作中培養了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二、 推動“三維并進”
三維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數學好玩”板塊內容的實施過程中,三者不可偏廢,否則極容易“玩”得忘形?!爸R與技能”的積累要借道“過程與方法”,正如教材主編劉堅教授所言,“不能忽視學生作為數學研究者經歷探究過程的必要性”。同時,“過程與方法”要貼合“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遷移,要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感悟到數學知識、數學文化與價值,甚至學習到生活、做事或做人的道理,陶冶情操,從而糾正一些錯誤認知和不良習慣,提升思想道德素質。
例如,四年級下冊“數學好玩”中的《沏茶》和《烙餅》,我們不能一味地將教學重點放在計算時間的節省方式上,還要讓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體會到媽媽的辛苦、勞累,從沏茶、烙餅到拖地、做飯、刷碗、洗衣服等等日常勞作,媽媽付出了多少的辛苦與汗水?我們該如何為媽媽分憂?我們不好好學習,是不是對不起含辛茹苦的父母?由此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有機融合在教學中,推動三維并進,使教學的效果最大化。
人人都學過數學,但從事數學研究的人卻并不多。所以說,基于過程體驗與感悟的“玩”,能夠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是任何人健康成長、應對社會、懂得生活所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三、 加強資源開發
“綜合與實踐”課程的開展,與生活事件、生活環境、生活材料等相關資源息息相關,而“數學好玩”要想真正能夠玩起來,也離不開素材資源的支持。但由于受課堂空間及學校教學材料資源匱乏的限制,很多“玩”的項目和場景無法借由現實的材料和空間來實現。因此,在“綜合與實踐”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資源開發,讓“玩”變成可能。
①借助手工制作:例如《密鋪》一節,可以請學生通過裁剪彩紙,來制作三角形和四邊形的“瓷磚”,然后在動手驗證三角形、四邊形到底能不能密鋪。②借助生活材料:例如《擺三角形》一節,可以請學生自帶家用掏耳朵的棉簽來代替。③借助投影儀:例如《秋游》一節,利用投影儀展示我國或當地著名的旅游景點圖片,調動學生的興趣。④借助視頻:例如《田徑》一節,利用網絡視頻為學生呈現我校運動員在全縣田徑運動會奮勇拼搏,并奪得400米男子接力冠軍的全過程,使學生在無比振奮中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⑤借助家長、家庭空間:例如《沏茶》一節,讓學生回家后邀請家長從頭到尾做一次沏茶的全過程,學生用手機錄下來;還可以將思考后自己認為最節省時間的沏茶流程也同時演練一遍錄下來,到課堂上分享討論。
如果學生對所學的知識事先沒有體驗,那么對將要學習的知識就很難產生足夠的興趣與共鳴。而體驗就必須得到資源的支持,所以利用常見的生活素材、可操作的實驗環境為教學服務,是“玩好數學”十分重要的一環。
總之,“數學好玩”要想實現應有的教學效果,就首先必須將“玩”的主體真正地落實到學生身上,淡化教師角色,使學生在自由開放地玩樂中啟智養慧。同時,要三維并進,牢牢把握好玩的火候,玩出智慧,玩出素養。此外,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玩”,我們還應積極地開發教學資源,借助生動活潑的素材來開展,而不是固守課本,“憑空想象”。“數學好玩”源于數學大師陳省身在一次國際數學大會上的題詞,但其還有一句名言,“不是什么樣的數學,都是好的數學”。這就要求我們數學教師,要不斷思考:“數學好玩”,但到底怎么玩?
作者簡介:
張瑞蓮,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第一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