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情感教育概述入手,利用實際案例說明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旨在提升當前情感教育水平,促使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體驗不同的情感,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教學
一、 引言
小學階段是學生情感成熟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階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正確認識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根據學生認知能力和情感感受情況,不斷創新和變革情感教育方法和手段,凸顯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效果。
二、 情感教育概述
人類個體的情感在不斷體驗和教育中獲得成熟,小學階段是情感教育的關鍵時期,因此,小學新課標中明確提出,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從而加強學生的情感教育。語文作為人文精神特征顯著的基礎性學科,是小學生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如何將語文教育與情感教育相結合,成為眾多教育學專家、學者及一線教師所共同關注的話題。當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情況不容樂觀,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語文教學中過于注重功利性,造成情感教育的缺失,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對學生造成不利影響。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情感教育的意義,幫助學生在語文課堂中體驗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從而提升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效性。
三、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實施策略
(一) 充分挖掘教材情感因素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貫徹和落實,當前小學語文教材不斷完善,其中課文的種類十分豐富,針對這些多樣化的語文教材課文,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從而為情感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小學語文教材中情感因素分為顯性情感與隱性情感,其中,顯性情感因素一般直接體現在課文文本之中,教師只需要稍加引導,學生基本能夠體會課文中的情感。例如,課文《金色的魚鉤》之中,炊事班班長不舍得吃僅有的食物,善意地欺騙其他人自己已經吃過了。其中,班長與小梁之間的對話部分內涵深刻,教師可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該部分內容,使學生了解和體會老班長的精神,此種形式就是顯性的情感因素。而隱性情感則需要教師進一步挖掘和整理,為學生仔細分析和介紹,使學生逐漸感受課文文本中隱含的情感因素。例如,課文《海濱仲夏夜》中,作者著重描寫了海邊風景和歡快熱鬧的人群,在這其中隱含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贊美,小學生很難從景色描寫中總結出課文深層次主旨,這需要教師仔細分析和引導學生,帶領學生感悟與領會課文中隱性情感因素,從而幫助學生進行情感體驗。
(二) 創設小學語文教學情境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極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師可采用情境創設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情境中滲透情感教育內容,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情感教育,提升情感教育的實效性。情境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十分普遍,在課堂導入部分,通過充滿趣味性的課堂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到語文學習狀態,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部分,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差異性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準確地把握課文文本情感,促使學生感受作者傳遞的主旨與情感。在課堂結尾部分,教師可用情境教學法來升華課文主旨,總結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再次感受到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加強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體驗。例如,在《買火柴的小女孩》教學中,教學結束部分,教師可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想象大年夜中小女孩的悲慘遭遇,尤其針對小女孩想象的四幅畫面,與當時小女孩所處環境之間的強烈對比,促使學生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慘命運,在鞏固教學內容的基礎之上,使學生進一步體驗課文中傳達的情感,升華教學主題。
(三) 重視小學語文教學語言
語言是引導學生感受情感、渲染課堂氛圍的重要工具,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重視自身的語言應用水平,發揮語言的魅力,通過極富情感的語言來引導學生,這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重要的情感教育途徑之一。首先,教師應采用規范的教學用語,使用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教學,提升語言的嚴謹性,以免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尤其應避免語義含糊的口頭禪,諸如“嗯……”“然后”“對不對”“是不是”等沒有任何語義的詞匯。此外,飽含感情的語言是情感教育主要方式之一,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通過不同的感情來引導學生,學生潛移默化中受到教師的影響,從而進行情感上的體驗。其次,教師應采用風趣幽默的教學用語,風趣幽默的語言能夠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之中,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吸引力,為學生營造歡樂、開放的學習環境,活躍語文課堂氣氛,在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同時,促使學生感受教材文本的深刻內涵。最后,教師應采用形象生動的教學用語,小學生年齡特征決定其認知能力水平較低,對過于抽象和復雜的語言理解程度較差,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使學生能夠更為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文本主旨和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水平。例如,在《挑山工》教學中,教師應將教學重點放置于挑山工形象描寫與語言描寫部分,尤其是其中一些形象生動的語句,諸如,“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一步踩不實都不行”“抓緊時間”“壓彎了腰”等等,這些語句構建出一位樸實的挑山工形象,教師采用形象的語句立體化解讀挑山工這一形象,同時與帶給作者的感受相互結合,使學生了解到挑山工堅持不懈的精神,幫助學生形成全面性的情感感受,凸顯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效果。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處于情感發育的關鍵階段,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理解能力,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深入挖掘語文教材內容,貫徹落實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進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水平,促進學生未來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文義.芻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考試周刊,2015(66):48,83.
[2]臧以霞.試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理念及實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5):15-16.
[3]馬浦妮.基于情感教育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思考[J].情感讀本,2015(8):95-95.
[4]吳文廣.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10):187.
[5]王永美.走進情感教育,讓小學語文魅力無限[J].考試周刊,2016(66):37-37.
作者簡介:廖曉慧,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廣西河池市羅城縣東門鎮五昌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