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讀書不但能夠使自身知識量不斷增加,使自身涵養得以提升,同時能夠加強修養,逐漸形成良好心態,還能夠形成獨特個性,但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令人擔憂,根本無法提高孩子們的語文素養。本文將分析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找出癥結所在,提出一些相應的、切實可行的措施,以期望改變當前學生課外閱讀現狀,使學生能夠自主閱讀,享受閱讀,為孩子們的生命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課外閱讀;現狀;應對措施
通過不斷閱讀,可了解更好知識,提升自身素質及修養,可陶冶情操,可更好地為人處世,在培養良好心態及形成獨特性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過開展課外閱讀,不但可使課堂教學效果得以進一步鞏固及發展,并且可使教育教學任務更好完成,使語文教育教學目標得以更好實現。然而,當前學生課外閱讀情況并不理想,需要通過有效方式解決當前問題。
一、 現實狀況
(一) 教師閱讀教學觀念陳舊。
其一,很多教師認為課外閱讀就是使學生進行自由發揮。有些老師將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割裂開來,且由于教師自身缺乏大量閱讀,在課外閱讀方面缺乏必要輔導,往往都未向學生推薦讀物,未對學生進行引導,且對學生閱讀情況未檢查及督促。
其二,很多教師認為課外閱讀主要就是為考試準備。有些教師將根據閱讀的考試方式進行訓練,更直接地將課文變成問題,在閱讀情感體驗和創造潛能的過程中完全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三是認為課外閱讀是浪費時間。在課堂上,通常學生閱讀時間僅幾分鐘,并且在課后也反對學生閱讀課外書籍。
(二) 學生缺乏良好的課外閱讀條件。
學生的功課負擔太重,課余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做習題,空閑的時間很少,課外閱讀在時間方面未能夠得到保證。大部分家長均認為課外閱讀并不重要,對于考試成績并不會產生較大影響。另外,很多家庭均缺乏良好閱讀條件,有些家長將課外閱讀作為看閑書對待,未主動為學生購買圖書,還有些家庭由于經濟因素影響,學生課外讀物也就比較有限。
二、 癥結所在
首先,未確立大語文教育觀念。在新課改語文教育教學中,其要求將以往簡單語文教學形式改變,構建內外相結合的新型語文教學體系,真正實現教學內容的實現,實現課堂由課堂向課堂外的延伸。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教師不清楚這一點,對課外閱讀的作用還不夠了解,往往是重教學,輕閱讀。
其次,一些家長認為課外書籍是“光閱讀”,是無價值的,對考試成績有影響,于是對學生看“閑書”也大多持反對態度,這對課外閱讀造成不良影響。有些家長即便能夠認識到閱讀重要性,往往也都是使學生閱讀“寫作”之類書籍,然而這類書籍對于學生能力培養并無太大作用,反而會對學生思維能力及創新意識發展產生不利。
除此之外,很多電影電視作品也在很大程度上沖擊、影響著學生的課外閱讀,孩子們認為看影視作品遠比看文學作品來得快、來得好,無法體會到原著的“韻味。”
三、 應對措施
(一) 建立班級流動圖書角。
以班級為單位,讓孩子們將自己看過的書拿到班級里,或者用自己的零花錢為班級購買幾本書,使班級擁有比較豐富的圖書,要求學生相互借閱圖書。
(二) 拓展閱讀廣度和深度。
我們要抓住學生好奇心的特點,他們具有較強的接受、思考和識別能力,指導學生學會對名家教材片段進行欣賞,有效激發學生興趣,使其主動閱讀原文。另外,可選擇推薦書目形式,引導學生摒棄以往狹隘觀念,有意識地對各種書籍進行閱讀,尤其是要鼓勵學生對歷史上及社會生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一些書籍進行閱讀,從而使學生精神更加豐富。
(三) 尊重保護個性化閱讀。
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構建學生主體地位,從而使學生在閱讀中能夠占據主動,具有更多閱讀自由。在閱讀過程中,盡量不要給予學生限制及固定答案及解釋,應當積極鼓勵學生調動思維,從不同角度大膽進行想象,敢于創新及質疑,對作品進行個性化及創造性解釋,選擇具有最深感觸內容寫出閱讀心得。
(四) 進行有效的閱讀指導。
首先,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合理書目進行選擇,合理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在選取書目時,不僅要傳播好的作品,且應當在數量上不斷積累,在質量方面實現突破。
其次,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掌握正確閱讀方法。為能夠使學生依據自身閱讀需求及閱讀內容合理漸進性閱讀,應當將不同閱讀材料準確掌握。另外,還應當引導學生逐漸形成閱讀、專注以及提問與堅持等良好習慣。
(五) 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
首先,學生應當制定詳細閱讀計劃,包括在一個學期內需要閱讀幾篇文章,每天閱讀數量及閱讀實踐,每天實際完成情況等相關內容。
其次,使學生自主構建課外閱讀檔案,主要包括閱讀篇目名稱、字數及閱讀中所產生感受、發現及評價與疑問,而教師應當對其檔案及計劃定期查看。我還在班級的黑板報中開辟“閱讀心得”專欄,把孩子們精彩的讀書心得與大家一同分享,這是一種鼓勵和肯定。每當孩子們看到他們的作品被展出時,都激動不已。
此外,還可以組織開展一些課外閱讀活動,比如閱讀競賽、詩歌朗誦及讀書報告會等相關活動,這些活動不但能夠較好激發學生興趣及積極性,且能夠使學生閱讀效果得以提升,具有較好督促及監督作用。
(六) 配合支持課外閱讀。
在家中也營造良好的環境,可選擇性地為孩子適當購買課外書,并且與孩子共同閱讀,在共同學習氛圍中使他們閱讀興趣提升。鼓勵、陪同孩子利用周末、節假日到縣圖書館進行親子共讀,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營造更加濃厚的學習氛圍,讓書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就像我班的孩子在閱讀《鳥奴》后寫到的:只要有了希望出發,成功就會越來越近。因此,只要教師、家長和社會共同承擔責任,為孩子創造更好的閱讀環境,讓學生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從而更主動地自主閱讀,那么他們的語文素養也將會得到大大地提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林曉艷,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大田縣城關第一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