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敏??
摘要:現代教育裝備是幫助學生獲取、掌握更多信息、知識的現代教育工具。微課具有顯著的“短”、“精”特點,其互動性、可控性、多變性則又給教學實踐活動帶來了諸多輔助效果,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掌握各學科的知識,進而實現提升“教”、“學”效率的目的。本文就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實踐中應用進行系統闡述,以期為提升中職計算機“教”、“學”有效性提供更多借鑒。
關鍵詞:中職;微課;計算機;教學模式;教學創新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我國現代教學裝備的日益完善,各種現代教學手段也廣泛應用于教學實踐之中。目前,很多中職一線教師也在利用各種現代教學裝備進行著教學創新。計算機課程是中職學生必修課程之一,其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之上更加突出操作實踐;中職計算機教師也應積極借助現代教學裝備來進一步將理論教學及操作實踐予以有機地整合,使學生能夠借助現代教學裝備來提升自己計算機學科學習質量。微課則具有良好的互動性、可控性、多變性,中職計算機教師應充分借助微課的優勢來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更多的計算機學習、操作實踐學習環境,并在改善、提高計算機課堂教學氛圍的同時,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專注度,進而為提升“教”、“學”質量奠定基礎。本文就微課在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實踐中的應用進行系統闡述。
一、 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一) 突出教學重點
微課具“短”、“精”、“小”的教學特點;教師可借助微課這一特點來集中突出教學的難點、重點,使學生能夠通過精、短的微課緊緊抓住學習重點,并進行學習與理解。同時,由于中職學生自控能力相對較弱,教師還可以借助微課良好的互動性與可控性來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專注度的目的,使學生能夠在較短時間內集中精神進行學習,進而達到提升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 增強教學趣味性
研究表明,視覺器官可以獲取83%的信息總量,聽覺為11%,嗅覺為3.5%,觸覺為1.5%,味覺為1.0%;這也進一步說明,視覺器官是人類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微課恰恰具有良好的視覺效應,將其應用在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之中,既可以提高學生信息獲取量,同時也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氛圍,以此來提升計算機教學的趣味性與生動性。
(三) 豐富教學內容
傳統的45分鐘課堂教學,具有較強的時間局限性,教師往往要在45分鐘內完成相應的知識點講解,還要留給學生一些自主學習與討論的時間,這也導致無法對一些深層次的知識內容進行拓展性教學。而微課教學模式則可以打破時間的局限性,學生可以將微課內容下載至智能手機終端,使之可以隨時隨地地對微信中的知識點、計算機操作內容等進行自主學習,進而也有效地豐富了教學內容。
二、 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創新應用途徑
(一) 借助微課,活躍教學氛圍
中職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重要的階段,其“半成熟”的生理特點,也直接導致很多中職學生自制力不高,易被感興趣的事情所吸引。教學氛圍對計算機課堂“教”、“學”效率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愉快、輕松、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既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還可以有效改善中職學生計算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也更利于激發其計算機學習、操作的興趣。另外,由于計算機理論教學存在一定的抽象性、乏味性,若教師僅僅依靠板書、“照本宣科”式地教學,既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因此,中職計算機教師應善于借助微課的“短”、“精”、“小”特點以及良好的可控性、多變性以及互動性等優勢來“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并在有效、合理控制課堂教學節奏的過程中,還可以改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中,對某一知識點、難點、操作實踐內容等進行“單一性”、“專注性”的學習,進而達到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二) 借助微課,拓展教學內容
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知識的發展與進步速度極快,現行中職計算機教材,往往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這也導致中職學生無法及時接受最新的計算機教學內容。中職教師則可以借助微課,將最新、最前沿的計算機知識、操作技巧、應用軟件等的知識點、理論知識等總結、歸納,制作成微課的形式,并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這既能夠有效豐富教學內容,也能夠促進學生在計算機知識學習過程中緊緊抓住計算機發展的步伐,了解、學習更多的最前沿的計算機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另外,中職計算機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中海量的計算機教學資源(如教學視頻等),為學生找出一些比較前沿、比較優秀的計算機教學內容后,加以整理、完善并制作成微課課件,或者結合學生個體差異制作成難易程度不同的教學課件,在實現拓展教學、差異化教學的過程中,還能夠讓學生結合自身計算機學習需求進行自主學習,進而在提高學生計算機學習效率的同時,也全面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 借助微課,實現個性化學習
雖然,計算機是中職學校必修課程,但因學生的專業不同,其計算機學習需求也不盡相同。同時,中職計算機教師在開展微課教學過程中,也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個性化學習環境,以幫助學生能夠在計算機知識與實踐操作學習過程中更有針對性。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實際學情及學生計算機知識學習需求,指導學生如何借助微課進行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以此促進自己的個性化發展。如教師在全面了解學生學習需求之后,可以將不同內容、不同難易程度的計算機知識制作成不同的微課課件,并上傳到學校學習平臺或是微信學習群中,讓學生“按需”選擇所需要學習的微課課件,而教師僅以指導者的身份,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操作實踐等;使學生能夠在這樣的微課教學過程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最近發展區”。類似于這樣的開放式微課教學模式,既能夠培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之在自主學習、探究過程中激發其計算機學習興趣,促使其能夠將學習到的計算機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之中,使之切身感受到“學有所用”的快樂,進而促使他們在個性化學習的過程中,達到“專業化”學習、個化性發展的目的。
綜上所述,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既是教師教學模式創新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促使其自主學習與探究的重要手段。但是,教師在應用微課進行教學實踐過程中,也要客觀結合實際學情為學生制作更加貼近其“最近發展區”的微課課件,進而才能真正達到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韓琦.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討[J].山東工業技術,2017(8).
[2] 陳浩.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25).
作者簡介:劉志敏,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第一職業技術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