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闊+舒曉惠??
摘要:近幾年來,國家制定以刺激內需為目的相關政策,居民的消費需求不斷增長,而國家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研究居民的消費狀況對擴大內需,以及相關政策的制定具有十分的重要意義,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全國36個省市區的居民消費水平的面板數據模型;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法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表明結果發現貨物進出口量和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高低對消費水平有顯著正影響,最后給出了相應政策建議。
關鍵詞:消費水平;評價指標;主成分分析
一、 引言
國家經濟的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居民消費水平,經研究發現中國過去幾年經濟的高速增長的趨勢逐漸放緩,其中家庭方面消費的快速增長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伴隨著消費的觀念轉變,加快了服務業的發展。目前刺激居民消費的因素主要來自于新的消費觀念,居民在滿足基本的住房問題后,在購車、旅游等方面的消費需求不斷增強。從某種程度來說,居民的消費帶動著所有的經濟行為,消費需求在國民經濟總量構成中占著重要的地位。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結構的調整,居民消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其中也能反映一個國家的居民生活質量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由居民的收入與消費影響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本文就此建立居民消費的評價指標體系。
二、 我國居民消費水平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 居民消費水平指標框架的建立
1. 主成分分析模型的構建
本文根據收集的樣本數據進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觀測p個變量x1,x2,…xp,n個樣品的模型為:簡寫為:Fj=αj1x1+αj2x2+…+αjpxpj=1,2,…,p
2. 居民消費水平指標體系構建
(1) 指標體系構建:本文通過選取我國 36個省市地區的農村居民消費情況作為研究樣本,參考我國常用的消費資料支出分類法,本文選取10個指標分別為:郵局個數、貨物進出口、城鄉居民儲蓄年末余額、住宅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固定電話用戶數、旅客運輸量、劇場影劇院數、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醫院衛生院數、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等10個指標構建居民消費評價指標體系。
三、 研究結論
如結果所示,由因子得分的含義:各地區綜合得分的參考基準為設為0,并且綜合得分值越高,說明該地區的消費水平就越高 將各各地區的綜合排序,分析可知:
(一) 北京、上海、深圳的綜合得分分別是2.586、2.099和1.009,均大于基準0且大于1,位于排名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位,居民消費在全國地區很高。尤其北京的居民消費水平這么高,其中的原因是因為北京地區的經濟發展很快,大多數地區已經普及了城鎮化,以及形成了一個高的消費層次。其中上海的消費水平比較高與上海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關系,上海實行“三去一降一補”政策,其中通過實行供給結構性改革,制造業轉型的升級等措施。農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得到大大的提高。從而上海的各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也比較快
(二) 與沿海地區以及京滬浙粵等經濟發達地區相比,西南地區的貴陽、昆明等地區,得分分別為:-0.33,-0.297,相比去東部沿海地區,得分比較低,說明這些地區仍處于經濟發展的提升階段,城鎮化的普及率正在快速提高,這些省份的人均消費水平比較低、基數低,其增長的空間更大。
四、 政策建議
綜合經濟發展的理論和本文的實證研究結論,結合當前的經濟發展的形式和各地區的消費水平情況的現狀,本文為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給出幾條建議:
第一,刺激居民消費的消費需求,在目前的經濟發展的形式下,可以通過調節分配制度、改善國民收入的分配格局、縮小收入之間的差距,加快農村消費市場的發展速度,政府要適當的進行參與宏觀調控,防止通貨膨脹,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普及電商的發展,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第二,擴大就業覆蓋面以及完善保險行業,要盡快完善健全各項經濟體制的改革制度,減少經濟周期的不確定的波動性,同時完善各項福利制度政策,鼓勵號召更多的居民參與養老保險、工傷、失業等保險,更大程度地發揮保險業的職能,以保障居民生活的穩定性。第三,盡快轉變消費觀念,理清消費與儲蓄投資的關系。鼓勵居民財產向資產轉化,鼓勵號召居民依法開展投資經營活動,積極地給予相關的支持讓更多居民擁有財產性收入,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穩進推動農村集體土地、水域、林地使用權的轉化,讓更多農民從資產增值中獲得收益。
參考文獻:
[1] 龐皓.計量經濟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Research 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in Gansu Province Based on ELES Model[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3(09):34-37.
[3] 甘露,關志強,荀梅,張芳.我國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16,22(05):103-106.
[4] 葉永剛,張培.中國金融監管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金融研究,2009,(04):159-171.
[5] 何曉群.應用多元統計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6] 賈麗艷.SPSS統計分析從入門到精通[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李洋闊,湖南省吉首市,吉首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舒曉惠,湖南省懷化市,懷化學院經濟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