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育從生活中來。”由此我們可知將生活化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學活動中,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既掌握了所學知識,也鍛煉了自身能力。對小學美術教師而言,更應該讓美術教學貼近生活實際,不斷改進生活化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美,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本文將簡述小學美術教學生活化的意義,并提出了具體可行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生活化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對小學美術教學有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注重生活化教學模式,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全身心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確保教學目標得以實現。對此教師應該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為學生創設更多觀察與實踐的機會,在實際生活中感受美術的魅力。教師通過采取生活化教學方法,才能保證小學美術教學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牢基礎。
一、 小學美術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所有藝術都來源于生活,將小學美術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才能獲得預期的目標。對此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美術與生活充分結合起來,從小學生生活背景出發,讓美術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充分結合起來,營造出內容有趣、形式多樣的美術課堂。這樣學生將全身心投入到美術學習中,并感受到快樂。小學生想象力非常豐富,教師要利用各種具體事物與形象激發其想象力,而小學美術教學生活化,能夠結合學生生活經驗與生活背景,將學生置于生活的情境中學習美術。同時教師在應用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策略時,還要抓住教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的結合點,將其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系最大限度挖掘出來,幫助學生輕松學習美術。由此可見小學美術教學生活化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思維能力,讓整個課堂教學變得多姿多彩,確保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真正能夠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小學美術教學目標也能順利實現。
二、 小學美術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一) 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通過創設生活化情境,能夠將生活特征更加充分的體現出來,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根據自身體驗進行感受與領悟,學生的體會也會因此得到加強。例如:在創作和“雨”相關的美術作品時,由于學生在課堂上既不能感受到雨的存在,也聽不到,對此教師可以設置如下情境,增強學生對“雨”的體驗。即提前準備各種雨具,在教室內分散擺放雨傘、雨衣和雨鞋等物品,在開始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下雨的視頻,并配上雨聲,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聆聽。此時教師可以用語言進行引導,讓學生回憶下雨時的情景,并說說自己雨天的經歷。此時學生都積極發言,紛紛說出自己的趣事。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對雨有了更為深切的感受,在生活化教學情境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散,創作出一幅幅精彩的美術作品,并加深了對生活中蘊含著的美的感受。
(二) 結合身邊環境,引入生活文化
小學美術教學內容要貼近學生實際生活,關鍵之處在于注重知識技能與美化生活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并增強對美的感受。生活是一切美的來源,教師要重視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引入生活中的內容,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變廢為寶”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作出正確的引導,讓他們收集生活中廢棄的包裝袋、報紙和部分生活垃圾,在課堂上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想象,改造這些廢棄的材料,自己動手制作美術作品。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都紛紛動手創造,有的學生將廢報紙制作成“衣服”“帽子”等,也有的學生將廢舊塑料瓶制作成不同的“家具”。透過這些的美術作品,都能夠體現出學生的豐富想象力,因此教師要對學生引導得當,將創造出多姿多彩的藝術世界。
(三) 引導學生觀察,感受生活之美
小學美術教學的生活化,重點是讓學生對生活、藝術的雙重認知更加完善,學生在生活中感受美的存在。著名雕塑家羅蘭也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對此教師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活動過程中,不能只停留于表面課堂教學中,需要拓展自身的眼光,讓學生留心自然的變化,感受生活中的美。例如:在“春天的色彩”教學中,教師不能停留在主觀上讓學生發揮自身想象,需要為學生創造更多時間,對校園內外春天變化進行觀察。在此時候,教師應讓學生說說春天的特點,由于學生的個體存在差異,他們的觀點也不一樣,不過都對生活之美有了更深的感受,對后續教育進行有了積極影響。
(四) 指導學生賞析,培養創造能力
小學生表現欲望非常強烈,教師要讓學生到黑板上動手拼貼花朵,通過這個環節,能夠讓課堂氛圍變得非常活躍,為學生今后的創作提供良好的基礎。之后教師要將同齡人的美術作品展示出來,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能夠掌握利用表象進行認知,學生獲得大量感知以后,能夠激活原有學生對繪畫的制作方法,同時對總結方法做演示補充說明。此外,也能夠使用瓶蓋子等綜合材料進行制作,讓學生更好的認識與掌握當前學習的內容。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考慮學生所積累的生活經驗,從學生接受技能的特征出發,合理采用各種有效的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共同進行彩點拼圖,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材料,有學生進行自由搭配,自己創造形狀和色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了培養,學習積極性很強,對學習內容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 結語
美術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重點在于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藝術能力,這關系著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提升小學美術教學效果,教師要注重生活化教學方法的應用,為學生設置一個真實、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獲得美術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各項能力的提升。同時教師還要將生活例子引入到小學美術教學中,讓學生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增強學生對美術之美的體驗,從而順利完成小學美術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付雨.淺談如何開展小學美術課的生活化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6,(01):163.
[2]岑慧虹.淺談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5,(04):171.
作者簡介:廖旭霞,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城東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