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溱
〔摘 要〕本文以成都第二繞城高速作為調查樣本,針對其高速公路服務區導視設計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分析,從安全需求、功能需求、精神需求三層面出發,提出服務區導視設計的原則“以駕乘人員為本”,并針對問題給出了服務區導視設計的建議。
〔關鍵詞〕 高速公路服務區;導視設計;以人為本
我國高速公路修建規模發展迅猛,但其他配套設施在數量和質量上遠遠跟不上其發展規模,針對高速公路服務區地方“窗口”作用發揮不明顯,高速公路服務區“千區一面”,駕乘人員體驗單一等情況,本文以成都第二繞城高速公路各服務區作為樣本進行調查,從服務區導視設計角度針對以上問題開展具體研究并給出相應對策。
一、服務區及其導視設計概念及現狀
1.服務區
高速公路服務區是為駕乘人員提供住宿(含停車)、超市、餐飲、休閑娛樂、加油、汽車修理等需求服務的高速公路上的驛站。由于高速公路具有全封閉這一特性,駕乘人員的生理、心理和車輛的加油、檢修等需求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得到相應緩解,可見服務區對于整個高速公路的正常運營起著重要作用。由于我國高速公路服務區發展時間較短,建造量大,目前,其配套服務質量遠遠跟不上高速公路發展規模。
2.服務區導視
服務區導視是對進入服務區駕乘人員起引導、說明、指示等功能作用的視覺符號(包括圖形和文字),其還有營造環境風格的作用。我國高速公路服務區發展時間不長,目前還沒有出臺完整系統的設計規范和地方法規,對服務區導視設計這一塊更沒有可遵循的依據。
二、視覺導視設計主要問題
1.外觀視覺相似度極高
成都二繞高速上的五個服務區外觀造型相似度達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會出現以下三個問題:第一,駕乘人員無論到達二繞上的哪個服務區都只能憑借文字、數字標識判斷自己的坐標位置,對不同服務區的辨識度和區別度非常低,離開之后對不同服務區及服務區所在地區不會有深刻的印象,地方“窗口”作用沒有得到發揮。第二,服務區的這種外觀視覺相似度極高現象會讓駕乘人員造成感官疲勞,無法創造優質體驗感受,駕乘人員不會花太多時間和精力去深入服務區及所在地區。第三,不同服務區身處在不同地區環境,相同的外觀造型與所在環境背景不能和諧融合。
2.導視指示功能效用不高,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①指示不明確,②呈現不適用,③導視不系統、完善。
①指示不明確。清流服務區入口導視牌上的方向指示過于寬泛,駕乘人員看到此導視牌后還是只能憑大概感覺摸索著向指示方向前行,無法準確定位,體現出該視覺指示不明確。

②呈現不適用。圖1、2都是清流服務區入口處A區平面布置圖,圖1是模仿車輛進入服務區位置拍攝,圖2是在可清楚識別平面布置圖內容的位置(指示牌下面拍攝)拍攝。行駛進服務區的駕乘人員要清楚識別平面圖內容必須靠近停車或者下車靠近才行,這兩個條件都會有一定的安全風險,所以這類導視沒有根據駕乘人實際使用情境設立。
③導視不系統、完善,如圖3、4、5。
圖3、4、5是清流服務區的不同區域及導視,雖然以上各區域都屬于同一個服務區的不同區域部分,但導視的風格呈現出極大差異,關聯性很弱。在考察中還發現,一些區域還出現缺乏導視的現象。這會帶給駕乘人員混亂的感覺,甚至會影響駕乘人員基本生理需求的解決,例如服務區盛熱水的這塊區域往往小而隱蔽,駕乘人員往往找不到或要找很久。
3.導視文化內涵缺乏
考察發現,服務區導視僅停留在功能服務層面,缺乏精神文化層面的考慮,無文化內涵注入,不同服務區外觀差異小、單一無趣等情況,與服務區追求的為駕乘人員提供優質體驗感受的目標相背離。不同地區的服務區理應不同,地方特色是重要的一環,也是地方文化的窗口。
三、“以駕乘人員為本”的服務區導視設計的原則
“以駕乘人員為本”的設計原則從駕乘人員的安全需求、功能需求、精神需求三層面出發提出以下原則:
1.安全指示是設計的前提
導視對駕乘人員的安全指引是導視設計的前提,因導視的指示引發交通事故就會得不償失。為了避免這類問題的發生,需要與交通安全方面專業人員合作,對導視位置的設置、色彩的設計等導視呈現效果從安全性角度進行判定和指導,在具體開展設計時以相應的數據支撐保證導視指示的安全性。
2.有效、實用、便捷的功能是設計基礎
作為實用性設計,功能第一是旅游景區導視系統設計的第一要素。旅游景區導視系統之所以存在,就來自于其能滿足公共空間引導的實用功能。作為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導視同樣如此,而且還應更實用、便捷、有效,目的在于減少駕乘人員對信息理解的時間,這是由高速公路服務區導視所處的應用環境決定的。
3.優質精神體驗是設計的目標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交通運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服務區就會受到更大的關注。人們不再滿足于服務區單一的功能,因此需要通過對服務區進行設計和注入文化內涵來滿足駕乘人員在精神層面的要求。以安全和功能為基礎,營造出令駕乘人員賞心悅目的精神環境,是服務區導視設計的目標和趨勢。
四、“以駕乘人員為本”的服務區導視設計對策
針對問題結合“以駕乘人員為本”的服務區導視設計的原則,從宏觀到微觀的角度提出對策:
1.服務區文化坐標建設
將不同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其地域范圍內的服務區設計中,以文化定位服務區。不同的文化元素出現在不同的服務區設計上能夠改善“千區一面” 的服務區普遍視覺現象,減輕駕乘人員視覺疲勞度,激發駕乘人員對地域文化欣賞和消費的興趣,使駕乘人員在身心上能獲得愉悅,更好地實現休息和放松,提升在服務區的體驗感受。
2.系統化、層次分明的視覺導視系統設計
視覺導視是駕乘人員初入服務區重要的指引,以當地文化作為設計背景將視覺識別系統的概念融入導視系統建設,能使導視系統更具科學性、系統性、層次分明。系統化、層次分明的導視能明確地體現出一種整體構成和邏輯關系,能讓駕乘人員輕松辨識導視信息,快速地獲取到目標方位。
3.以具體使用情景為設計依據
導視設計者一定要將自己換位到導視使用者的具體情境下開展設計,才能解決導視效用不高的問題。進入服務區的駕乘人員在服務區不同的位置,其觀看導視的觀察條件是不同的,如初進服務區到停車這段距離駕乘人員都必須透過車窗并保持一定車速進行對外界的觀察,且初進服務區車速與進入停車區的速度還不同,原因是初進服務區入口,車的速度不能造成后面來車的擁堵,要保證安全、通暢,下車后駕乘人員的速度可以自由控制,但觀察情況也有變化,在進入服務區建筑前與后,視野的集中度會有不同從而效果不同,所以導視的設計應建立在充分研究、分析,將駕乘人員實際使用情形作為導視設計的依據。
參考文獻:
[1]高速公路叢書編委會.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23.
[2]霰睿.地域文化下新疆高速公路服務區設計研究[J].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4.06.
[3]王麗梅,童鈺瑤.文化生態視閾下的旅游景區導視系統設計研究[J].成都:包裝工程,2018.07.
【基金項目】2018年四川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現代設計與文化研究中心支持項目(MD18E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