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我效能理論是一種全面綜合的心理學理論,在個人興趣、生涯規劃、學習能力提升等領域均發揮積極作用,將自我效能理論與職業生涯規劃、高考志愿填報相融合應用, 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本文以自我效能理論為切入點,在國內外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總結了自我效能的作用機制及對志愿填報的積極影響,最后提出了對策和建議,對大學生生涯規劃提供了若干思考和幫助。
【關鍵詞】自我效能 ?大學生 ?志愿填報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綜合改革計劃項目“青禾文化”名師工作室(項目編號:szzgihl-2-2017-5);安徽農業大學2017年度校級質量工程項目《基于“4+x”模式的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探索———以安徽農業大學為例》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0-0041-02
志愿填報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現“人職匹配”的關鍵環節,而單純以“志愿填報”為研究對象的靜態研究,缺乏發展延伸性與個性化可塑性,而職業自我效能理論恰巧填補這一空缺。將自我效能理論應用于志愿填報,借助其科學有效、可操作性強等特點輔助大學生生涯規劃指導,對于幫助高中階段“準大學生”們積極確立職業目標、提升生涯效能感具有重要意義。
一、自我效能的概念與作用模式
所謂自我效能感,即個體對其組織和實施達成特定目標所需行為過程的能力的信念,建立在個體對其行為能力認知評估的基礎上,影響個體目標的確立、行為的選擇和堅持的行為 [1]。
將自我效能融入高考志愿填報具有重要意義,作為與個體行為活動的指導信念,自我效能感影響并作用于個人的認知和情感過程,當個體對職業做出積極、樂觀預期結果時,激發對該填報志愿的興趣和信心,提升的自我效能與興趣信心又將反作用于填報的設定,個體在這一動力源泉的推動下不斷產生工作績效,反饋給個體以形成良性互動和循環[2]。
二、自我效能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交互決定論”(reciprocal determinism),即個體、行為、環境三元素構成交穩定的三角關系,彼此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個體行為受到內在因素、環境的影響,而其行為結果又促使其內在因素和環境變化和創新,新變化的內在因素和環境又反過來制約和影響人的行為[3]。
(一)影響專業選擇范圍
較強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提升對專業的興趣,擴大個體的職業選擇范圍,喚起學生職業探索的積極性、持久性和成就動機水平。
(二)影響專業學習成就
高效能感者具有取得成就的強烈愿望和信息,對學習投入極大熱情和精力。高效能感者易取得較高的學習成就,他們主觀積極向上,在學習遇到困難時能夠更快調整情緒,在知識技能逐漸提高的過程中,個人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三)影響專業目標調整能力
自我效能較高者主動探索未知職業領域的渴望強烈,職業活動行為主動性強,在此過程中不斷重新認識、提升自我。當職業生涯規劃出現障礙或停滯時,能根據已掌握的各方面資源及時調整變通,使職業規劃路徑超既定的職業目標有序推進。
三、專業自我效能的培養策略
1.提升自我認知、環境認知的能力,明確自我效能的概念及對個體的作用。高中生個體的局限性決定了其在志愿填報中的弱勢地位,大學生職業效能感的高低水平與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的目標、態度、興趣、價值觀緊密相關。
2.培養積極歸因技能,提升職業自我效能感。歸因是個體對于某件事情發生原因的主觀解釋,積極的歸因方式有利于激發個體自信心的養成。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利用努力歸因、可控歸因、分化歸因等積極的歸因方式引導學生合理面對職業生涯準備初期中遭遇的困難與挫折,鼓勵大學生尋找適宜個體發展和延展的生涯路徑,為以后的職業行為提供動力[4]。
3.充分利用校友資源,建立模范帶頭榜樣機制。相仿的年齡、經歷、成長環境使得高中生與大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支持系統運行更為流暢和有效,以畢業校友中的優秀群體為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經驗交流、團體咨詢、案例分享活動,以同輩的親身經歷言傳身教,不斷提升自身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理論填補了傳統高中教育的空白,在指導學生進行志愿填報時,不僅關注選擇專業的內容、匹配性,更關注其專業選擇的有效性與成就感,針對不同類型學生,綜合個體經驗、替代學習經驗、社會說服、生理情緒狀態四種信息來源,運用各種干預技巧、程序和技術盡可能提升自我效能,進而推動志愿填報乃至生涯規劃行為有效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班杜拉著.繆小春等譯.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上下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范慧玲,施國春.擇業效能感對大學生職業探索行為的影響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 2006-08-05.
[3]高申春.論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的人本主義傾向[J].心理科學, 2000(1):16-19.
[4]郭本禹,姜飛月.職業自我效能理論及其應用[J].東北師大學報,2003(5):130-137.
作者簡介:
張旭念(1989-),女,安徽銅陵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安徽農業大學專職輔導員,研究方向:大學生就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