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粉銀
【摘要】問題會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和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積極思考,潛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認識和理解。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利用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實現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逐步地梳理時間和重大事件,探究影響和意義,提高自己的歷史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歷史 ?課堂問題 ?思考 ?質疑 ?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0-0053-02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學生的思考和質疑才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和認真分析,進而使學生收獲知識。學生參與到課堂探究過程中會把零散的知識點進行細化和總結,從中抽取中要點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科學地解決問題,達到掌握知識,并靈活應用的程度。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在問題中思考,通過學生的思考來分析知識,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一、設置問題思考基礎,了解知識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教師要關注基礎,幫助學生夯實基礎,打牢基本功,使學生對基本概念、知識點有一個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學生了解了這些知識會對新知識有一種求知欲和向往,更加積極地探究,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教師的問題設置要具有教育性和開放性,可以促進學生發散思維,在探究中向著知識的縱深發展,使學生可以達到對于知識的靈活應用。例如在學習《中國古代文明的成熟與繁榮》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思考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時期的中國古代文明發展是怎樣的?問題屬于基礎性的問題,更加關注的是基礎,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學生會認識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奠基和過渡時期,這一時期政治上主要是中央集權制度,經濟上從農耕經濟開始轉移,文化上形成了士人群體;隋唐是繁榮時期,政治上形成了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經濟上有了手工業和商業,文化上擴大了知識分子隊伍;宋元是成熟時期,政治上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經濟上農業、手工業、商業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文化上知識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階層隊伍擴大。通過對這些基礎性問題的思考和總結,學生對基礎知識有了更加完整和系統的認識,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
二、設置問題活躍思維,探究規律
在對于問題的探究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細化知識,建構知識框架,把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全面地理解知識,深化認識,從而在應用中可以自由選擇,靈活應用。教師要鼓勵學生探究知識規律,使學生掌握通性通法,在思考的過程中淡化個例,使學生解決一個問題后就可以解決這一類問題。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歸納新中國建立后,中國社會的劇烈變化有哪些?問題涉及到了很多方面,需要學生系統地總結,學生在思考中會從中國當時的社會性質、政治、經濟、外交、生活以及教育等方面來歸納總結。比如經濟上就從官僚資本、外國資本占據優勢,自然經濟占主導的國民政府經濟,轉變為建立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這個思考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的快速運轉和對知識的加工,有利于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了解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社會的劇烈變化,進而活躍思維。
三、設置問題啟發質疑,開啟探索
教師要注重問題的設置的方式,通過問題來開啟學生的智慧,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探究,使學生可以掌握學習方法。教師問題設置的要有啟發性,使學生可以找到思想的方向,主動地進行探究,學會分析問題。問題會點燃學生求知的欲望,給學生的學習帶來熱情,主動地圍繞著知識點進行思考和分析。教師的問題要難易適中而且注意循序漸進,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主動地思考,積極地分析,在歸納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學習了“美蘇冷戰”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思考冷戰局勢的發展對新中國外交的影響有什么?問題需要學生全面地分析,系統地總結,在對于問題的思考中,學生的思維活躍了,他們會按照時間順序來思考冷戰局勢的形成。從美蘇兩極格局形成,到赫魯曉夫推行霸權政策,再到美國改善對華關系以及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積極融入世界,外交上堅持開放,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學生的思考促進學生形成自己的認識,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活躍和主動思考。
四、設置問題找到方向,主動思考
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要給學生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使學生可以有思路,不至于不知所措,教師的問題可以采用直問或者是曲問的方式來進行。直問就是教師針對知識點直接提出問題,如果學生對這樣的直問沒有思路,教師可以轉換提問方式,采用曲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促進學生借助已知的知識來探究和分析未知的知識,達到對于知識的靈活應用。在曲問中,學生可以進行類比和比較,進而用已知的知識來學習未知的知識,達到對問題的合理解決。例如教師讓學生總結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思想解放運動時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及 原因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從洋務思潮、維新思潮、三民主義、新文化運動等方面進行分析,為學生提供明確的探究方向,確保學生有的放矢,找到分析的思路,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認識。
總之,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探究,通過問題來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和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在思考中靈活應用知識,實現創新。學生的思考使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樂趣,進而在探究中細化和樹立知識,形成系統性和完整性的認識。
參考文獻:
[1]霍建林;高中歷史課堂上如何用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之我見[J];科學教育;2015年04期
[2]章熙陽;用有效的課堂問題來叩開“學生”的心扉[J];中學教學參考;2016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