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善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成為小學教師的主要教學目標,語文能夠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交際能力,但小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較弱,這要求教師深層挖掘教材內容,在語文教材的基礎上,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本文主要研究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材,并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出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口語交際 ?教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0-0058-01
語文是小學教學體系中的重要學科,口語表達能力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內容,但小學生在表達時,缺乏邏輯的現象較為嚴重,導致教學無法順利開展。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對教材深入的解讀,并從學生的口語發展規律出發,進而達到教學目的。
一、口語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脫離教材,與實際不符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教師已經意識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很多教師能夠結合生活實際講課。有的教師直接脫離教材,向學生一味的灌輸課外知識,因小學生的年紀較小,他們缺乏生活經驗,對世界還沒有形成基本的認知,這種教學方式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阻礙教學實踐。
2.教學方式陳舊
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過于依賴傳統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無法提高學習興趣。例如:在《打電話》這一教學中,教師只是讓學生閱讀課文,學生無法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閱讀后就會覺得沒有意思,造成了上課說話、溜號等一系列問題。
3.教學理念落后
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只是一味的對學生講解課本知識,整堂課下來師生之間沒有交流和互動,造成教師不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這種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已不能適應學生發展。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從學生角度出發設計教學內容,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進而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二、解讀教材
1.結合其他知識內容講課
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時,可結合其他知識,使學習內容更加豐富飽滿。例如:在《春夏秋冬》這一教學中,課本通過四季的畫面展示了代表四季的天氣、景色以及植物,文章淺顯易懂且圖畫優美,對于小學生能來講很容易理解。在學習完這一節課時,教師可對學生進行提問“一年中有幾個季節?”“你最喜歡的季節是哪個?”通過提問促進學生思考,學生會在回答問題時,口語交際能力就得到了鍛煉。除此之外,教師還可通過教材內容與學生做游戲,將帶有四季特點的圖片展現給學生,例如:教師為學生播放小鳥的叫聲,使學生搶答這時什么季節,通過顏色、畫面、聲音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2.通過朗讀課文鍛煉口語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應整合各個教學環節,結合一些有利因素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例如:在《姓氏歌》這一教學中,教師可帶領學生朗讀課文,通過對姓氏的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姓、趙、古、王、張”等生字時,就會產生自我獲得感。這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通讀課文,先是男生讀,接下來可女生讀,最后全班一起讀,并提問學生,“班級里有哪些你沒聽過的姓氏”“你知道它的由來嗎?”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不僅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其表達能力也會提高。
3.找出課程重點
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精講、選講、略講,教師應深入教材中挖掘對學生有利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例如:在《打電話》這一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搜集電話的圖片,包括各式各樣的手機、座機等,在開發學生思維能力同時,還會提高學生會對生活的認知度。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可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并為小組布置打電話的課題,讓學生自己設計通話內容,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時,教師對通過內容進行提問,這樣一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創新能力及對生活事物的認知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4.集中訓練口語交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行集中訓練,例如:在《聽故事,講故事》這一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一起聽《老鼠嫁女》的故事,在聽完故事后,鼓勵學生復述故事內容,在學生對故事進行復述后,教師挑選一位聲音洪亮、表情豐富的學生對其進行獎勵。在學生講完故事后,教師也可讓其扮演老師的角色,并鼓勵其他同學向老師提問題,學生在解答問題的同時,不僅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思維能力也會得到提升,這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有促進作用。
在《請你幫個忙》這一節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將內容說清楚,并教會學生使用禮貌用語,在請求別人的幫助時,應使用“請”“謝謝”,在受到別人的感謝時應說“不客氣”并做到親切、熱情。教師在課堂上可創設教學情境,例如:教師引導學生使用禮貌用語向同桌借鉛筆,學生在實踐中就能夠體會到禮貌用語的意義,對培養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三、教學建議
1.更新教學理念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學理念已不能適應學生發展需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秉承“以人為主”的教學理念,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題,并圍繞學生設計教學活動。除此之外,教師在評價學生時,也應摒棄傳統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評價,包括表達能力、學習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使學生能夠全方位發展,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
2.教學內容生活化
口語交際能力使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并提高對基礎知識的重視程度,在教材的基礎上為學生延伸課外內容,使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進而達到教學效果。
3.創新教學方式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都已離不開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對信息技術的使用,將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吸引學生注意力。例如:教師可將《一起做游戲》這一節內容制作成微課,使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了解課間游戲的種類,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總結
口語交際能力是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培養學聲的表達能力時,應站在教材的基礎上,并適當延伸教學內容,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蔣慧.芻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鍛煉[J]. 才智,2016(02):116.
[2]汪長興.讓學生愛上口語交際——培養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興趣的策略[J]. 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11):74-75.
[3]華銀妹.實施科學評價 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評價的實踐與探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09):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