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
【摘要】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是初中語文重要的教學內容,同時兩者的關系也是相輔相成,就像是“魚與水”,閱讀為寫作提供充分的養料,寫作提升閱讀的理解能力,彰顯閱讀的價值。但是,在現代教育中,閱讀與寫作教學之間的聯系微乎其微。因此,本文針對這一現象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夠為廣大教師提供一點借鑒。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2-0097-01
初中階段是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積累的關鍵時期,也是語文能力“大爆發”的階段,其中閱讀與寫作的學習要求已經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不再是對完整性的關注,而是要求學生能夠加強自身的語文綜合能力,閱出文章的真情實感,寫出標準、規整的作品。對此,我結合了閱讀與寫作的一體化教學模式,為學生的語文綜合實力發展提出幾點意見。
一、閱讀與寫作教學的原則
1.統一性
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有效結合,首先應該遵循統一性的原則,主要是針對閱讀內容與寫作內容的統一。倘若學生閱讀一篇關于友情的文章,那么在寫作的過程中,也應該以友情為主題,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在寫作中具有明確性,再加上有閱讀內容作為基礎,也可以通過模仿進行思路的拓展,必定能夠加強文章寫作的信心。與此同時,在文采上,如果學生閱讀的是一篇記敘文,那么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記敘文的知識擴展,包括描繪方式、修飾手法、人稱使用、記敘順序等,在學生進行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向學生進行寫作任務的布置,此時也要與閱讀文章的形式保持統一,要求學生寫記敘文,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學以致用”的習慣,也能夠使已經學到的新知識進行鞏固。
2.雙向性
雙向性主要是指學生在進行閱讀與寫作時,應該兼顧兩者的同時性,相互促進。倘若只是單一性地通過一面來促進另一面,這并不是閱讀與寫作的有效融合,而是一種僵硬的學習模式。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論是閱讀教學還是寫作教學,都應該保持一種雙向的思考角度,不能孤立閱讀或者寫作的任何一方。例如,在進行議論文的教學中,議論文的閱讀與寫作尤其共同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議論文的素材,學習議論文的整個框架結構,從而在寫作的過程中進行巧妙、靈活地運用。相反,倘若學生在學習議論文的相關知識時,也可以在閱讀教學中有所體現,能夠幫助學生去理解整篇文章的文采以及中心論點等,總之,兩者是共同輸出的過程,相互成就。
3.多樣性
在現代教育模式中,單一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需要有多樣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閱讀與寫作的教學中,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手段,結合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征,為學生創設不一樣的教學模式。在訓練方式中,可以采用背誦、仿寫、描寫、縮寫、擴寫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從多方面接觸對學習有益的知識,并加以練習與鞏固。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不能機械、強制地要求學生進行訓練,否則學生會采用草草了事的態度進行敷衍,不僅不能提升寫作與閱讀的鍛煉能力,還會積攢一些厭煩的心理,得不償失。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注重教學評價的多樣性,讓學生能夠采用多種方式進行相互學習,從而提升閱讀與寫作的能力。
二、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應用策略
1.課內課外的雙向作用
教材作為教師教學的基礎性輔助工具,蘊含了眾多的優秀閱讀文章。教師在進行課文講解時,一定要注重對閱讀與寫作的整體訓練,找到兩者的共同點,將重點知識進行詳細講解,然后在閱讀中靈活講解,在寫作中隨機應變。例如,教師在講解《藤野先生》這篇文章時,首先讓學生了解這是一篇紀實類的文章,然后再與學生進行詳細的講解,在此過程點出紀實類文章的寫作要求,也就是反映客觀真實的現實生活,并且在這篇文章中找出相對應的知識點。總之,教師需要在一個環節中對應兩個方面的要求,實現兩者的共同提升。
課外閱讀主要是增加學生的視野,在初中階段,學生已經完全能夠理解課外讀物的各種情感表達,通過大量的閱讀,能夠增加自己在寫作中的素材積累,不至于出現“下筆無神”的窘狀。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就像是對教材文本的一種補充,幫助學生“填飽”學習的需求。因此教師可以針對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征以及現階段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推薦一些書籍閱讀,比如:魯迅先生的文章、冰心等,都是我們在課本上熟知的作者,對于初中生來說既有借鑒意義,也能夠陶冶情操,是值得閱讀的課外讀物。
2.閱讀促進寫作的效率
在初中課本中,我們可以看出,每一單元的最后都會有一個總結性的綜合學習,針對整個單元的閱讀進行知識性地提煉,幫助學生掌握語文知識,提升語文能力。閱讀就像是一個營養品,不斷地寫作提供動力支持,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培養學生的文化底蘊,塑造學生的品格修養,因此,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進行閱讀促進寫作效率的策略中,包括三個方面,隨課文寫作練習以及單元練習,同時還有閱讀主題練習,都能夠促進學生在寫作中的能力提升,幫助學生鞏固寫作知識,從而在初中階段就能夠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這是一個合作講解的過程,也是一個獨立探索的過程。
我們在面對一篇優秀的文章時,通常會覺得意猶未盡,此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宣布根據文章內容進行續寫的任務,讓學生描繪出自己心目中的文章結局,也可以在原有的文中進行修改,將自己喜歡的故事情節加進去,編制出更富趣味化的故事矛盾。在面對縮寫與擴寫的訓練時,主要是對閱讀文章的提煉,以及寫作能力的思維發散,是語言表達能力與想象力的共存。仿寫是我們經常會遇到一種寫作訓練,其內容比較少,所以對于初中生來說壓力比較小。
單元練習與主題練習,是根據學生所閱讀的內容,進行針對性地寫作訓練,或者是依托閱讀的文體形式,進行的有效模仿。這對于語言知識、情感表達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學生自己組織相應的表達式,然后在主題的背景下,將整個文章進行撰寫,能夠有效地增加寫作的實際能力,以及對閱讀的體驗與感悟。
3.師生合作評價的趣味
評價是教學環節的重要步驟,不可或缺。學生閱讀與寫作完畢之后,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點評,倘若按照傳統的評價方式,就會出現教師“一言獨大”的狀態,給予了教師絕對的權威性,但是在現代教育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尤其是初中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立見解,應該與教師一同參與到評價活動,進行合作評價,既能夠幫助教師了解當今初中生的內心,也能夠站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與學生共同探討,增加評價的科學性與趣味性。比如,當學生進行自評或者互評時,能夠幫助學生認清自身的寫作能力,同時也能夠根據他人的錯誤進行自省,從而避免發生這種錯誤。最后需要教師進行認真地審核,挑出其中的硬性錯誤,完善學生寫作的評價,提升學生的寫作反思能力,最終促進學生完善自我。
總而言之,閱讀與寫作教學不分家,就像是“魚與水”,有關聯有作用,相互促進,密不可分。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進行不斷地探索與探究,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進行有效的結合,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翠英.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J].華夏教師,2018(10):61-62.
[2]黃怡.試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同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J].亞太教育,2016(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