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峰
【摘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方式轉變得到重視。作為《數學課程標準》倡導的新型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單方面灌輸、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動手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重要作用。中高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得到一定發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有利于激發其學習數學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意識,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大有裨益。
【關鍵詞】小學數學 ?探究教學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2-0150-01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的基礎學科,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心理年齡及思維發展水平的限制在學習過程中會存在對知識理解有難度的問題,教師如果一味以傳統教學方式教授知識,長久下去難免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及探索欲望的消退,進而導致學習效率低下。探究式教學強調尊重學生主體開展教學,在師生有效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激發學生主動分析、探討和動手操作解決問題,有助于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合作精神及探究能力。以下,是筆者結合自身經驗總結的探究式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策略。
一、設計問題情境,在巧設懸念中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俗話說:“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數學學習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在開展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提出有效的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思維中心思考,鼓勵學生能自己提出問題向老師請教。
以《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為例,我通過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激發學生探究興趣:“我們在生活中見到的哪些事物是正方形或長方形?它們各有什么特點?正方形和長方形有怎樣的區別和聯系?請同學們分組來探究,并討論正方形與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是怎樣的?”又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內容時,我同樣以問題為指引,讓學生思考:“‘面積的概念、面積單位該怎樣表述?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該怎樣計算?面積單位換算要注意哪些點?”這樣,學生根據我提出的問題在課堂上一一去思考并得出結論,活躍學生思維的同時,促使學生自主去探究相關的計算方法及技巧,讓學生對知識點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明確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自主探究
教學目標是教師開展有效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在探究式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根據課標和教材內容確定整節課的教學目標,在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前提下根據個體差異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在提問、啟發與講解知識點時都要以教學目標開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也圍繞此中心學習,否則,探究式教學就會流于形式,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教學《運算律》中“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時,考慮到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加法交換律與加法結合律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1)結合學生已有經驗,讓學生自主發現并理解乘法交換律及結合律,能用字母表示,并能運用到簡便計算中;(2)使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和概括規律的學習活動,體驗猜想、驗證、比較、歸納等數學方法,發展學生比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3)密切聯系實際,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數學應用意識,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間的聯系,建構知識網絡。這樣,教師在教學中留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探索發現,在教師啟發下獨立完成教學任務,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三、及時總結反思,在有效評價中激勵學生持續探究
及時總結與反思教學過程中探究和解決問題時出現的問題是探究式教學成功的重要環節。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引領學生及時進行歸納總結與反思,在有效的教學評價中促進學生探究水平進一步提升,激勵學生保持持續探究的熱情。
在探究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話語性評價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思維方向發展,教師一個肯定的眼神或具有鼓勵性的話語,就能讓學生有信心繼續開展探究,學生探究方向有誤時,教師可以委婉地指出,引導學生回歸到正確軌道上。在探究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書面評價給出學生中肯的評價,讓學生有持續探究的動力。
四、加強實踐教學,在鞏固知識中發展學生創新思維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更加注重對課本理論知識的教學,忽略了數學實踐活動,這就導致學生陷入“讀死書、死讀書”的尷尬境地,掌握了知識點但是不會應用,缺乏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探究式教學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探究式教學,讓學生將知識轉化為實踐活動,在探究中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重視探究式教學法,積極改變傳統思想探索出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探究意識,在提升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唐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探究[J].學周刊,2016(20):119-120.
[2]孫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自主探究式學習的實踐探索與嘗試[J].中國校外教育,2015(3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