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趙新宇


【摘要】學習風格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經常采用的學習方式,不同的學習風格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不同的影響,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對180名中學生進行調查研究,并對不同類型風格的學習方式進行了建議,為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中學生 ?學習風格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2-0186-02
學習風格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紀50年代,現在教育提出“以人為本”,致使教育研究的中心從“教”轉向了“學”,怎樣學習才適合學生的發展規律,每個學生對知識的領悟也是有差異的,所以作為教育者怎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得我們開始注重學習風格(learning style)的研究。
一、什么是學習風格
國內外教育工作者對學習風格的一致的認識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經常采用的學習方式”。
目前,對學習風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風格模型的討論上。研究者基本上是心理學或教育學者,這些學者從人格、認知、社會互動、教學等不同角度出發,提出了不同的學習風格模型或風格理論。學習風格在實踐層面的研究則主要集中在應用領域:包括商業、市場、醫學、教育等。實踐者通過鑒別該領域中學習者的風格類型,為改善策略、提高效率提供依據。在教育領域中,研究者研究學習風格的目的在于為學習者的個體差異提供理論基礎,以期教師能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率。
在學習風格的研究中,美國圣約翰大學的鄧恩夫婦(Dunn, R. & Dunn, K.,以下簡稱鄧恩)所提出的學習風格模型是探討學習風格類型的分析性框架,具有較強的普適性。從鄧恩學習風格模型及評價工具在鄧恩看來,學習風格是指“學習者關 注、加工、內化學習內容以及記憶新的或困難的學習內容的方式”,或是“一個人喜歡怎樣去學習,就是他的學習風格”。他們對學習風格的研究反映了其理論框架的廣泛性。鄧恩學習風格模型,在鄧恩看來相同的班級、年級、年齡、文化背景中,學生所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表現出的學習偏愛是各不相同的,這種學習偏愛就是學習風格的體現。而學習活動所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物理環境、心理環境、社會人際環境等,它們共同構成了學習風格的要素。
我們可將學習風格要素分為三個層面,即生理、心理和社會層面。其中生理層面包括與外界(環境)刺激有關的要素成分(如學習條件、學習場所等)。心理過程包括與情感有關的要素 (如個性特質、興趣愛好等)。
二、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采用以班級為單位團體施測方便取樣的方式對某中學在校學生進行施測。共發放問卷 200份,有效問卷180份,有效率90.%。其中男性98人,女生82人。年齡范圍分布14~16歲。
(二)研究工具
鄧恩夫婦主編的《學習風格調查表》,該量表有36道題目,有三個維度:視覺型、聽覺型、觸覺型。視覺型學習者的典型特征是通過視覺刺激手段接受信息,直觀形象的視覺材料能在學習者腦海里形成清晰的視覺表象,使其具有用此感官學習的優勢。聽覺型學習者喜歡接受聽覺刺激進行學習,在聽覺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常按繼時加工的方式接受信息。觸覺型或操作型學習者的主要特征是喜歡動手嘗試,他們樂于在“做中學”,往往在操作性技能的學習中表現突出所有題目均為正向題目。采用5點記分法。
(三)研究結果
由表1男生三種學習風格所占比例圖我們可以得知:男生在視覺型所占比例較高,其次是聽覺型,最后是觸覺型。視覺型學習者的典型特征是通過視覺刺激手段接受信息,直觀形象的視覺材料能在學習者腦海里形成清晰的視覺表象,使其具有用此感官學習的優勢。所以該類型的學生對直觀的材料理解力更強,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這一特點進行教學。
表2 女生三種學習風格所占比例
由表2女生三種學習風格所占比例圖我們可以得知:女生在視覺型所占比例較高,其次是聽覺型,最后是觸覺型。
綜上:男生和女生三種學習風格的對比是:視覺型>聽覺型>觸覺型。也就是說學生在平時的學習模式中不管男生或者是女生大家最常用的風格類型是視覺型,這跟我們的實際情況也比較相符,我們的教學模式主要以老師講,學生學為主。其次是聽覺型,最后才是觸覺型。
教師在引導學生掌握系統知識、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與學效率時,并不意味要把學生看成是相同的個體,采用相同的學習教學方法,而是盡可能地照顧到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
三、不同的學習風格應采用怎樣的學習方法
(一)視覺型學習者的建議
對于視覺型學習者建議隨時記錄所學內容,關注別人的講話內容,可以選擇安靜的地方進行學習,在學習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時請教老師,做筆記時應用不同顏色的筆標示出書本、筆記中的要點。
(二)聽覺型學習者的建議
找一位伙伴可以大聲說話或聆聽信息,大聲朗讀與背誦所要記憶的內容,或者將朗誦內容用錄音筆記錄下來,以便可以反復識記,每次看書之前先設定目標,告訴自己要達到怎樣的目標,做復雜的練習題時,使用思維導圖使問題一目了然。
(三)觸覺型學習者的建議
條件允許看著卡片或小紙條一邊來回走動,一邊記憶需要背誦的內容(來回走動識記策略),可以趴著或者躺著學習,學習時注意勞逸結合,學習半小時左右應有5分鐘休息,背誦時一邊在腦海中呈現,一邊筆畫,回憶背誦或學習內容時,可以用心靈去想,用耳朵去聽。
四、討論
本文從三種不同的學習風格模型增加學習者對學習風格的理解,并對不同的學習風格采用不同的建議,以促進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研究學習風格有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學習中的個體差異,以便合理地因材施教,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功體驗;同時,也有利于學生了解和認識自己的學習方式和特點以及相應的優勢與缺陷,從而選擇適當的學習策略有意識地拓展學習思路和方法,為學者在后續研究中提供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施良方.學生認識與優化教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2]譚頂良.學習風格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
[3]桑曉慶.國內外學習風格研究綜述[J].海外英語,2011(14)
[4]安會云,呂琳,尚曉靜.學習風格研究綜述[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5(04)
作者簡介:
王燕(1987.12-),女,漢族,研究生,河南西平人,西藏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心理系講師,研究方向:社會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