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模式,旨在使學生明確心理健康的標準及意義,增強自我心理保健意識和心理危機預防意識,掌握并應用心理健康知識培養自我認知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自我調節能力。本文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現狀進行分析,對其課程教育改革提出了針對性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2-0202-02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現狀
1.教學單一,學生積極性差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在高校中作為一門公修課本是希望讓學生通過學習心理學相關知識,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學校重視程度不高,理論與實踐脫離,缺乏針對性等原因,很多學生認為公修課教師不具有專業性,授課教師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這間接導致了很多相關教師放松了對自身的專業要求,對教學缺乏創新。
2.教學目標不明確
人們大都認為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健康咨詢,在實際教學中強調課程教學的理論性目標,主張通過課程教學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素養,通過提高他們對各種心理問題的科學認識能力,提升他們的心理素質。還有一部分強調課程教學的實踐技能性目標,主張課程教學應關注大學生應對各種心理問題時實踐技能的提高,這種分歧對課程教學的授課方式及質量產生了不利影響。
3.教材缺乏針對性,實用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解決有關控制不良情緒、克服自卑心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優化自我人格等方面的問題。當前, 我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上參差不齊,在教材編排標準不一,大部分教材側重于學習規律以及心理發展規律方面的理論學習,沒有與高校大學生平時學習生活密切相關,跟大學生實際心理需求錯位。教材知識點偏離了高校大學生的現實生活,與實際的大學生心理狀況脫節,難以滿足大學生實際心理需求。
4.師資力量薄弱
我國大部分高校的心理教育老師都是由非專業人員來兼任的,有的教師在心理理論知識方面有所不足。有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課程的任課教師事業心和責任意識淡薄,對心理學知識理論及發展動態關注不夠,教學能力與科研水平難以滿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由于知識理論不足和實踐經驗缺乏,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較好地將教材知識與大學生實際生活和社會熱點以及難點有機結合而進行創新。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建議及對策
1.加大重視程度、轉變教學模式
設置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高校領導應加大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資金投入,支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任課教師的探究活動,實際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教師根據教授內容設置互動環節,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自我,將教師教育引導與學生自我教育相結合,執行助人自助的理念。課程的內容依據不同年級的心理需求有所側重。
2.明確教學目標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目標包含發展性目標和預防性目標,發展性目標側重于學生心理潛能的開發、心理品質的培養,幫助學生自我完善。預防性目標重在幫助學生及時發現自己在學習、工作、生活及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懂得如何去改變和糾正不健康的心理,達到良好的社會適應和積極健康的情緒。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過程中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創設出活躍、信任的課堂氛圍。
3.及時更新教材、貼近學生實際心理需求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應根據大學生心理素質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研究。由于大學生心理素質尚未成熟,情緒波動較大,處于這一時期的大學生時常出現心理矛盾沖突。對于這些心理沖突,高校必須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材及相關教學內容的改革活動,根據學生當前的心理情況,經過心理學知識的講解,引導學生開展心理教育有關的活動,幫助個體在社會大環境下健康成長,科學規劃人生,切實解決學生遇到的心理問題,促使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4.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
教師是教學工作的主體,要建設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素質較高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要堅持少量、精干的原則,配備一定數量的專職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根據實際需求,不斷更換心理健康教學課程的教學知識。當前需要任課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能力,注重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研究,學習與心理學有關的知識理論,準確把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體系。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將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運用到教學實踐中,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高校必須高度注重并科學規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強教學改革,加大對教學質量的監管力度,形成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管理機制。另外,教師要根據學生多樣化的知識需求,不斷改革教學內容,使學生遇到心理問題能夠進行自我調節。
作者簡介:
田泉(1981-),漢族,女,湖南邵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湖南廣播電視大學(湖南網絡工程職業學院)網絡技術系學工辦主任,系分團委書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