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過個性化的閱讀內容、閱讀方法、閱讀感悟、閱讀評價,激發學生的潛能,張揚學生的個性,達到他們精神世界的個性化成長與豐富,使課堂教學富有生機和活力,讓個性化閱讀之花越開越燦爛美麗。
關鍵詞:個性化閱讀;內容;方法;感悟;評價
新課標倡導的是一種個性化的閱讀:希望通過閱讀的個性化,激發學生的潛能、張揚學生的個性,最終達到他們精神世界的個性化成長與豐富,是個性化閱讀的最終目標。
語文教學中,要想達成這一目標,就要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成為學習活動的研究者和探索者;就必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課堂學習真正還給學生。只有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去進行閱讀,注重個性閱讀中的個性要素,從多角度去思考、感悟,言前人之未言,悟前人所未悟,才能達到個性化閱讀的最佳境界。
一、 個性化的閱讀內容
生活中,常常出現這樣的現象:家長或教師越庖代徂,從自身的愛好和理解出發,自以為是地為學生精心準備了一份份“精神大餐”,滿含熱忱地放到學生面前時,學生卻表現得索然無趣,興致全無。于是,師長們惱火憤慨,學生們抱怨郁悶。然后,是辛苦地逼與無奈地讀。這樣的情緒夾層下的讀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別林斯基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的書,比不讀還壞。”閱讀課上,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自主取舍閱讀對象。
有的學生感情細膩,多愁善感,可以選擇清麗婉約的詩詞、散文來閱讀;有的學生抱負遠大,志向高遠,可以選擇給人以啟迪的名人傳記來閱讀;有的學生思維縝密,喜歡思考,可以選擇懸念迭生的小說來閱讀……閱讀內容的個性化選擇,讓學生更充分地體會到了閱讀的快樂,大大增強了學生閱讀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更好地提升了閱讀效果,達到了閱讀目的。
課外讀物的個性化選擇固然重要,而教材文本的個性化解讀亦是個性化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往往是多元化的,所以在教學中,我也時常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重點來進行重點學習。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解讀與個性化的思考,引導他們互通有無,溝通交流,分享別人的心得,奉獻自己的智慧,學生的收獲肯定是遠遠大于教師的一家之言。
總之,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給了學生自主選擇材料的權利,允許學生選擇個性化的閱讀內容,倡導學生自主地選擇材料學習,將“要我讀”轉為“我要讀”,將會大大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延伸學生收獲的樂趣,自然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
二、 個性化的閱讀方法
真正有效的閱讀,必須依靠閱讀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動,才能通過對書面符號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反映的客觀事物及其本質。
這種具有極強的個性化的活動,決定了:閱讀,只能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或教學參考書都不能代替學生來閱讀。學生是閱讀的主人,要真正實現個性化閱讀,真正還學生讀者的地位,就必須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方法,讓學生與文本真正對話。
閱讀的方法有多種:瀏覽式、圈點式、摘錄式、批注式、比較式、對話式等。科學的閱讀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方法的確定應根據閱讀內容和閱讀需要來確定。在閱讀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選擇和需要,滿足他們學習的愿望,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求、發展自己的個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學生把學習當成了一種樂趣,學生的學習潛能才會被激發,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張揚,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保持了旺盛的閱讀激情。
三、 個性化的閱讀感悟
“我思故我在”。閱讀既然是一種個性化的解讀,在課堂上,教師必須給學生提供充分的閱讀時間,多設計一些能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的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悟,對同一問題發表不同的看法,為學生馳騁思維提供廣闊的天空。在課堂上多創設情境讓學生去感悟,我們會發現創造的活力在學生身上是不可遏止的。
在學習《我的信念》一文時,我讓學生談一下對居里夫人拒絕申請鐳的專利的看法,有的同學贊成居里夫人的做法,認為這符合她的性格特點,更加顯示出其人格的魅力。有的同學卻主張居里夫人申請鐳的專利,因為那樣她就不用去募捐,可以專心致志地進行科學實驗。“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里立即形成兩派,展開了激烈的辯論。辯論中,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學生的潛能被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探究力同樣被激發起來。
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涌動著作者生活經驗的積累,人生情感的抒發。這種沉浸到語言深處的涵詠體味,靠理解是不能實現的,必須依靠感悟,所以我們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讓課堂涌動著生命的火花。
四、 個性化的閱讀評價
語文教學要實現閱讀的個性化,就必須引入個性化的評價手段。如果不同個性的學生一直接受同一標準的評價,勢必會將學生閱讀的個性化扼殺在搖籃里。因此,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語文素養的不同及稟賦的差異,給予學生綜合性的動態評價。教師在評價中,不要一味恪守“參考答案”。只要學生認真研讀課文,教師就應給予激勵賞識,對其個性化閱讀加以肯定。可能學生由于年齡等局限性,看問題不可避免有些片面,但那種對文本信息思考的態度應加以鼓勵,讓學生在肯定中得到閱讀的快樂。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往往重視對文本、對學生的評價,而忽視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參與到閱讀評價中,教師應倡導學生進行評價。
通過彼此個性化的閱讀評價,學生找出了不足,激發了思維,提高了評價的積極效果。因此,只有優化了教學評價,才能使閱讀的個性化蓬勃成長。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認為:“教育如果以最大程度的個別化進行,那么必將產生最大的功效。”教師只有在教學中貫徹執行新課程標準中關于個性化閱讀理念,尊重學生的個性,采取有效的途徑和方法,課堂教學才能富有生機和活力,個性化閱讀之花才能越開越燦爛美麗!.
作者簡介:
馬麗,山東省日照市,山東省日照市第二實驗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