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課改的不斷深化,信息技術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現代化信息技術具有圖、文、聲、像、影合一和互動性等特點,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而且優化了課堂教學,有效提高了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英語教學;優化;詞匯教學
201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大力推行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整合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是信息化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當前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教師為學生創造生動、形象的開放式教學環境,不但給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注入了活力,而且提高了英語教學的效果。
一、 創設語境,增加趣味性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把文字、數據、圖像、聲音、動畫等信息有機結合,通過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化、具有時代特點的事例,借助于優美的音樂、生動的畫面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一次,仁愛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4 Topic 1 Section A&B的詞匯觀摩課上,曾老師用一曲耳熟能詳的歌曲視頻《爸爸去哪兒》配上《爸爸去哪兒第二季》呼倫貝爾草原拍攝的節目組的全體劇照,迅速吸引學生的眼球,活躍了上課的氣氛。由于這節課教授的詞匯量比較大,學生識記較難的特點,授課教師巧用現代信息技術,依次呈現呼倫貝爾草原的各種精美草原圖片和動畫,學生們仿佛身臨其境,提高了注意力。
二、 巧用信息技術,有效突破重難點
隨著微時代的發展,教師不再局限使用PPT課件,微課也進入了學校的課堂。在英語教學中,常常會有一些學習能力差的孩子在課堂上不能較好的消化重難點。這時,現代化信息技術制作的微課視頻就可以幫助這些孩子解決這些困惑。“微課視頻”是指教師利用錄音軟件、手機或錄像機等工具,將原本課堂教學的某個重難點,錄制成5~8分鐘的視頻。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來觀看視頻,有效突破重難點知識。例如在教授There be句型時,很多學生對介詞behind/under/near等介詞比較混亂,于是我制作了一個微課,以學生耳熟能詳的《貓和老鼠》這部動畫片來創設故事情境。學生觀看完微課視頻后,實現了對教學重難點的內化與吸收。巧用信息技術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而且還能有效突破重難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三、 整合內容,增大信息量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課堂容量不斷增大,尤其是初三英語中考復習,如果教師繼續沿用傳統“粉筆、錄音機、黑板”的教學方式,四十五分鐘的學習任務可能會枯燥無味,甚至無法完成。而信息技術可以把教師收集到的信息包括六本課本相關話題的詞匯、對話、補充練習以及補充材料等,有效整合加工,發揮其圖像、動畫等教學技術的運用。
例如在復習有關food的詞匯教學中,筆者整合了初一到初三課本有關食物的詞匯進行整合,以Brain storming競賽形式組織教學,并用思維導圖逐一在幻燈片上呈現meat、fruit、vegetable等詞匯,再以提問的方式,把學生的答案呈現在幻燈片上,復習的詞匯一目了然。筆者在此課件代替板書,既節省了授課時間,同時也增加了單位時間的授課信息。
四、 靈活設計,實現教學多元化
多元化教學要求能充分調動學生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充分感知學習對象,達到學習效果。而現代化信息技術集成各種媒體包括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并在這些媒體之間建立鏈接,調動學生的試聽和其他感覺器官,從而獲得最佳的認知效果。再次以仁愛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4 Topic 1 Section A&B的詞匯觀摩課為例。教師靈活設計動漫圖片、猜謎語、找圖片、看視頻等多種情境,通過聽說讀寫看五個環節的操練鞏固,加大對學生的視覺和其他的感官刺激,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而且加深對教學內容的印象和理解。在復習單詞時,設計了“找朋友”這一環節的游戲,聽動物的叫聲,比一比誰最快找出隱藏在哪張圖片里,游戲過程中學生積極“搶”答,氣氛十分濃烈,單詞及時得到鞏固。。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是現代教育采用的先進手段,使用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不但可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和其他感官,讓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去學習和運用語言。同樣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詞匯教學,尤其是初一起始階段,學生可以最大限度地識記和活用詞匯,學生英語交際能力得到培養。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進一步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尋找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優化初中英語教學結構,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曉娟.如何在英語課堂中適當使地運用多媒體[J].中學生英語,2013,(10).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2011.
[3]龐文娟.初中英語教學情境創設的適切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2-04-10.
[4]馮永健.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課程整合的“概率”案例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
徐杰,福建省福安市,福安城北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