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落實學生課堂主體意識,組織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閱讀理解。注意課堂教學過程的組織引導,切實發揮好教師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組織學生自主交流評價,鼓勵學生課后延伸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主體意識;培養;引導;提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每一位語文老師都必須去面對和思考的問題。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語文老師更側重的是教師對閱讀文本的講解和分析,而學生更多的是聽取和記憶。因為只是一味的聽取和記憶而沒有學生獨立的思考理解,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其實是沒能獲得多大訓練提升的。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發展的背景下,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語文老師就必須真正地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確實落實學生課堂主體意識,組織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閱讀理解。
客觀的說,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還是非常科學合理的。正因為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充分考慮到了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學生是完全具備獨立自主學習的條件和能力的。所以說,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但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考慮到小學生還缺乏相應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在合作交流以及組織能力方面還有些欠缺。所以說,為了保證小學生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小學語文老師還是要注意到課堂教學過程的組織引導,切實發揮好教師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
那么,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才能更好地組織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訓練培養他們的閱讀主體意識呢?
一、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在我們的遺傳基因里,每一個少年兒童都是完全具備自主學習母語的能力的。特別是對我們的民族語言文字的閱讀過程中,小學生完全可以從中獲取豐富的營養,民族意識也能夠得到培養、建立。所以說,小學語文老師在進行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引導他們進行自主學習探究。使得他們能夠獲得第一手的閱讀感受,取得個性化的閱讀成果。這樣的話,學生所獲得的閱讀成果才會是他們真正意義上“自己學到的東西”而不是老師“教給的東西”,印象也才會深刻,體會也才能獨到。
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自主學習探究有著諸多的益處,而其中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學生可以獲得他們真正想要的發展。對于同一個班級的學生來說,在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之后,不同的學生所獲得的閱讀成果肯定是不一樣的。這其中有一些共性的東西,自然也有些獨特的東西。所以說,把語文老師從自身閱讀角度出發給出的理解分析強加到學生身上是不合適的。語文教師應該做的其實是根據每個學生的需要與特點引導他們進行有效的閱讀延伸。
以教學《獨坐敬亭山》一詩為例。如果語文教師都從個人閱讀詩歌的角度出發,把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強加于學生的意識。那么,這首詩歌就成為了一個一成不變的固定存在,也就成了千人一面,失去了長存千年的必要。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做的是引導學生通過自己與詩人、與詩歌的獨自對話,引導他們抓住“盡”“孤”“閑”等字詞去做個性化的理解。這樣的話,學生也才能算是學習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二、 組織學生自主交流評價
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說,閱讀是一個內化的過程。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了多少的知識,他的情感得到了怎樣的熏陶感染,又體驗感悟到了什么東西是一個閱讀者自己才能真正徹底明白的過程。換言之,學生的閱讀成果其實是內隱的。那么學生通過閱讀獲得了什么樣的成果并不為語文教師所知,語文教師當然也就無法對其作出評判,更不用說干預了。
語文教師如果無法對學生的閱讀成果作出評判干預的話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閱讀的效果,甚至是給學生的閱讀帶來一系列嚴重的后果。簡單的說來,教師如果無法知曉學生的閱讀所得,那么學生的錯誤閱讀行為將無法得到有效糾正;再者,學生有偏差的甚至錯誤的閱讀感受將會使閱讀者的努力白費甚至是起到反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注意組織通過自主交流評價使得他們內化的閱讀所得外顯出來,引導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去反思自己的閱讀行為,去修正自己的閱讀所得,以確保他們的閱讀行為獲得更高質量的回饋。
以組織學生進行《克雷洛夫寓言》課外閱讀為例。相信小學生閱讀完這本書之后都會對書中的寓言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對于故事中的動物形象該如何評價,相信不同的學生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如果語文教師沒有組織學生進行讀后交流,那么就可能會出現部分同學沒有讀出作者的辛辣諷刺,更是無法對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持正確的感情立場。這樣的話,學生的閱讀就是無效的,甚至是有毒的。
三、 鼓勵學生課后延伸學習
出于年齡的限制,小學生的判別是非的能力和情感免疫能力都還是不高的。這一點就注定了小學生的閱讀不能是興之所至的完全自由行為,還是需要語文教師的教育引導的。小學語文教師要做到對學生的更好地閱讀教育引導,還是要講究從課堂閱讀基礎上的延伸。因為這樣,小學生才能從課堂學習出發,利用所學的方法進行拓展延伸。他們的閱讀方向才能保證正確無誤,閱讀所得也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為了保證小學生進行更好的課內閱讀延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進行恰當引導。對于中低年級來說,語文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從課文出發,引導他們從課文出發,閱讀一些和課文同屬一本集子的讀物,也可引導他們閱讀同類型的讀物,或者是課文中介紹到的書籍。而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語文教師就可以定期開列一些書目,引導他們讀一些適合他們年齡階段心理特點,對于他們的身心發展有利的書籍。這樣的話,學生的課外閱讀延伸就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陸佳華.激發學習興趣 倡導自主學習[J].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2005.
[2]曲玉秋.小學語文課中如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J].中華少年,2012.
[3]李翠玲.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2014.
作者簡介:陳燕清,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山城育才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