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民
【摘要】數學源于生活,也需要服務于日常生活,生活化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必然趨向。教師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貼近學生各方面實際,將數學教學、學生生活實際科學聯系,讓數學更好地走進日常生活,讓學生在學習數學課程知識的同時,充分感受數學學科特有魅力。因此,本文從不同角度入手客觀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趨向。
【關鍵詞】小學 數學教學 生活化 趨向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0-0125-02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綜合分析小學生生活背景、生活經驗,將數學問題生活化,將生活問題數學化,客觀呈現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以及所蘊含的生活內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生活化教學情境,理解并掌握數學課程知識,巧妙利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有效培養數學綜合素養。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激發學生數學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正確認識數學生活趨向,要客觀把握班級學生心理、年齡以及個性特征中,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化數學素材巧妙融入到安排的數學章節教學內容中,促使數學課堂中安排的教學內容具有鮮明的生活化特征,在數學、日常生活二者完美結合下,有效激發學生數學興趣。以“克、千克”為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課題內容,將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牛奶瓶、飲料瓶、可樂瓶、蘋果、香蕉、西紅柿、土豆等搬到數學課堂中,優化“克、千克”課堂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課堂環境氛圍,有效激起學生學習欲,積極參與新課題學習中,初步感知物體重量。教師在講解“克、千克”概念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憑借已有的生活與知識經驗,來估計下這些物品的重量。隨后,教師可以讓班級學生幾人一組來稱這些物體的重量,看其是否和自己估計的相同,使其意識到物體重量的估計具備大致范圍,全面、深入準確把握“克、千克”概念知識,可以將其應用到生活中各類物體稱重中。在生活化數學實踐操作中,學生也能充分感受到學習數學學科的樂趣,主動參與到各階段數學教學中。
二、教學方法生活化,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數學生活化趨向,優化采用的傳統單一化教學方法,注重教學方法生活化,便于學生在生活化教學情境中,有效突破數學教學重難點。以“長方體”為例,上課之前,教師可以讓班級學生預習該課題內容的基礎上,將生活中常見的長方體實物帶到課堂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情境教學法生活化,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長方體實物,引導學生觀察并觸摸長方體實物,初步在腦海中構建長方體實物,在無形中巧妙引出“長方體”概念知識,將其具體化、形象化,讓學生生活化教學情境中,準確把握這一概念知識。隨后,教師可以圍繞學生準備的長方體實物,講解“長方體”新課題重難點知識,讓學生在多樣化生活化情境中,準確把握重難點知識。以“乘法運算”為例,在學習該課題教學內容之后,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將其生活化,讓班級學生自由組合,3-4人一組,到超市、商場中調查商品單價,比如,毛巾、手套、杯子、拖鞋,準確記錄商品單價與數量,并準確計算出購買不同數量不同商品下的總價,讓學生在生活化數學實踐操作過程中有效鞏固課堂上學習的“乘法運算”知識點,深化理解的基礎上,有效突破重點以及難點知識,還能讓學生在數學實踐中深刻體會商品“單價、件數、總價”三者間的數量關系,科學解答相關的應用題。
三、生活問題數學化,彰顯生活化課堂魅力
在小學數學生活化趨向方面,生活問題數學化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是彰顯生活化數學課堂魅力的關鍵所在。教師要根據課堂數學教學內容,科學開展趣味數學教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以“正方體”為例,在講解課題知識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日常生活中“送生日禮物”這一生活問題引入到課堂中,向學生提供不同顏色、不同厚度的紙張,利用尺子、剪刀等,進行合理化裁剪、粘貼等,制作大小、顏色不同的正方體生日禮物包裝盒,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深化理解“正方體”知識,也可以有效解決日常生活中如何制作精美的禮物包裝盒這一問題。以此,促使數學課堂與日常生活完美結合,促使學生學會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趨向是不可避免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多層次巧妙利用數學生活化這一新式教學理念,優化數學教學各環節,充分展現數學生活化課堂魅力,科學培養小學生數學能力以及學習能力,不斷促進他們個性化成長。
參考文獻:
[1]張生龍.淺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23):154.
[2]湯武英.對小學數學教學呈現生活化趨向的分析[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5,(1):76-77.
[3]洪全文.小學數學教學趨向生活化的思考[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16,23(4):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