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地區多為城市偏遠地區,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經濟落后,導致了教育資源匱乏,以及教學條件的落后。音樂對于初中生來講,是一門培養藝術修養,提升內在氣質的重點學科。而農村地區在經濟條件有效的背景下,如何優化音樂課堂策略,提高初中生音樂學習自主性,已然成為農村地區初中音樂教育的重點創新課題。
關鍵詞:農村地區;初中音樂;興趣教學
一、 前言
當今,初中教育,已經從傳統成績主體轉變為素質教育,試圖通過培養學生興趣,加強藝術性學科教學滲透,以便學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圍內,感受音樂的獨特魅力。因此,作為音樂教師,應全力貫徹學本思想,利用有限的教學條件,創造無限的音樂教學價值。在娛樂與學習相融合的學習環境中,學生能夠更自主地參與到音樂作品賞析,以及音樂演唱技能的學習當中。
二、 明確音樂教學定位,更改農村音樂教學生態
農村教學思想比較落后,仍停留在成績主體思想層次上。為了改變音樂課程教學現狀,音樂教師應就與音樂課程教學定位加以明確。首先,音樂課程作為一門藝術類課程,所發揮的作用不僅僅是豐富學生知識結構,更有助于學生審美水平以及審美能力的提高。教師就音樂課程有了清晰的認知之后,就音樂課程的課時安排與課程內容作出優化和調整。音樂課時安排必須嚴格遵守國家音樂教育標準,杜絕其他主科肆意占用音樂課程現象發生。其次,農村音樂教師授課狀態也要有所調整。不能單純為了灌輸音樂演唱技巧而教學,相反地,應該側重于學生音樂感知能力的培養。主動關懷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思維自主性,以及興趣個性化建設。以此改變農村地區初中音樂課堂原有生態結構,創建新型課堂,滿足初中生音樂探索欲望激發條件。
三、 創設情境,訓練學生音樂鑒賞思維意識
情境,是展開高效課堂的必要條件。傳統音樂教學,多為教師灌輸式講授,課堂氣氛枯燥,音樂知識晦澀難懂,嚴重限制了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有效提高。殊不知,音樂學科尤其注重意境的營造,任何形式的音樂表演,都需要依托特定的情境或氣氛,才會使整個音樂作品更有感染力和穿透力。因此,農村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構建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課堂意境。以《我愛我家》為例,教師可以根據這一音樂課題搜集有關“家庭與親情”資料,并利用課件展示給學生。并且,播放音樂作品《母親》,鼓勵學生就該音樂作品進行情感分析與鑒賞。學生通過《母親》音樂作品內涵賞析,了解到作品中所渲染的母愛精神。同時,教師根據演示歌曲設計如下問題“聯系歌詞內容,談談自己的母親,以及自己所理解的母愛。”學生根據教師所提問題進行深度思考,從自身家庭生活小事的闡述,領悟創作者的思想感情與創作意圖。帶著對于母愛的敬畏心理,學生用心跟隨教師學唱《可愛的家》。在獨特情感的影響下,學生在《可愛的家》歌唱學習中,領悟親情的魅力,以及家庭的溫暖。通過系統性的音樂鑒賞以及演唱教學流程,學生就音樂作品無論是在思想認知,還是情感融入,或是在演唱技巧的掌握上都呈現出較為理想的狀態。最重要的是,學生通過此節音樂課程的學習,不僅能夠掌握音樂學科有關知識,更加強了對母愛的理解,實現了德育意識的培養與建設。
四、 調整課堂結構,踐行多元化教學模式
單一的課堂結構,是限制農村學生音樂學習自主性的主要原因。教師所要做的便是,積極學習城市全新教學思想以及教學形式,優化調整音樂課堂結構。本著學本思想踐行多元化音樂授課模式,以此增加學生音樂學習趣味體驗,促進初中生音樂學習自主性意識提高。常見的音樂授課模式有合作學習,表現式學習等。比如,以《繽紛四季》音樂課程中的“感受春的氣息”為例,教師根據課程內容靈活調整授課模式。首先,教師以巴赫的《小步舞曲》導入新課,向學生詮釋新知《春》這首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利用現代設備播放《春》演唱示例之后,詢問學生該篇音樂作品中所使用樂器類型?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得出結論“中、小、大提琴都有所應用?!苯處熗瓿稍撉A信息講授之后,進行接下來的演唱技巧訓練。教師利用鋼琴輔助學生完成二聲部合唱訓練,在合唱訓練過程中掌握“和聲”與“音程”等音樂概念。
五、 擴展音樂課堂覆蓋范圍,加強音樂課外擴展訓練
農村地區經濟條件落后,學生在藝術領域的造詣,遠遠不如城市學生。因此,農村教師要想打破這種教育失衡,首先要做的便是擴展音樂課堂的知識覆蓋面。尤其是在音樂課程作業的布置上,教師要打開作業設計思路。根據音樂教材與學生音樂學科個性化發展方向,設計不同形式的音樂作業。
第一,體驗型作業。通過提高學生音樂情感融入,達到音樂作業完成目標。比如,教師根據《難忘歲月》設計作業任務。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紅歌,領悟民族精神,感受紅歌的獨特魅力。
第二,合作型作業。鼓勵學生就教師所安排歌曲曲目,進行合作表演。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特長,融合符合歌曲意境的舞蹈,樂器演奏等。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合作探究民族音樂作品,與現代音樂表現形式融合,自主編排與創新音樂歌曲。
結論:綜上,音樂是一門極具藝術魅力的學科,不僅關系著學生的賞析能力建設,更關乎著學生自身內涵建設。然而,農村地區在教學思想,教學條件與模式上與城市中心存在著較大差距。為了改變農村音樂教育的不良現狀,教師務必要跟隨城市教育新理念,優化初中音樂課堂結構設計。以便學生獲得優質學習空間,提高音樂課程學習品質,加強自身內涵修養的素質建設。
參考文獻:
[1]萬麗華.探微農村初中音樂教學現狀及改善策略[J].新絲路(下旬),2016,(01):99.
[2]金文家.試論農村初中音樂教學的“新”發展[J].戲劇之家,2015,(08):195.
[3]農鳳英.農村初中音樂教學中如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11):180.
作者簡介:潘桂梅,云南省玉溪市,云南省玉溪市新平縣腰街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