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著重分析了中小學應急救護專題教育中的問題,探索了中小學應急救護專題教育的路徑,并提出了中小學應急救護專題教育的策略,以加強對中小學生的應急救護教育,提高中小學生應急救護能力。
關鍵詞:中小學;應急救護專題;教育路徑;策略
應急救護能力是學校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學生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途徑。中小學應急救護專題教育不僅需要通過學校教育的途徑,還需要通過家庭教育、網絡教育、社會教育、學生自我教育等途徑開展。針對學生安全事故頻發的社會現狀,目前很多學校正在積極探索安全教育和應急救護教育的科學方法。研究中小學應急救護專題教育路徑及策略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應急救護能力,而且對學生生命安全保障有著深刻的意義。
一、 中小學應急救護專題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 師生重視程度不夠。有些中小學在安全教育中,缺乏對應急救護的重視,沒有涉及應急救護教育內容,僅僅為學生講授一些常見的安全事故,提升學生安全意識。然而,學生在面對安全事故的時候只有具備應急救護能力才能夠保證自身安全。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僅僅了解常見的安全事故和相關知識,卻缺乏應急救護能力。并且,學校對應急救護的忽視導致學生的安全應急自救教育工作得不到相應的保障,應急救護教育落實不到位。
2. 學生缺乏應急救護意識和能力。部分中小學生忽視自身的安全性,缺乏生命安全意識,將世界想象得過于美好,認為自己處于一個安全的世界之中。然而,中小學生身邊隱藏著很多安全隱患,一旦忽視便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有些學生在平時忽視身邊的安全風險,并沒有對容易遇到的安全事故掌握相關的應急救護措施,導致他們在面臨突發事故時手足無措。另外,還有部分學生忽視安全教育和應急救護專題教育,沒有認真學習安全自救措施,缺乏應急救護能力。
3. 學校沒有設置應急救護課程,大多數中小學校都沒有開設應急救護課程。雖然很多學校都開設了安全教育課程,而應急救護僅僅當做安全教育中的一小部分來開展教學,沒有將應急救護教育作為獨立課程。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安全教育課程不僅要給學生講授相關的安全知識,還要讓學生了解身邊的安全隱患,應急救護課所占比例較小,很難為學生講述足夠的應急救護措施,只能針對一些火災、地震等常見的、典型的安全事故為學生講解應急救護知識,應急救護教育內容不完善,當學生遇到沒有學過的危險事故時便沒有辦法進行自救。
4. 缺乏專業的應急救護教師。大多數中小學的應急救護教師由班主任承擔,而很多班主任都承擔著其他學科的教學任務,無法集中精力進行應急救護教育。況且,班主任缺乏系統的應急救護學習和研究,所學習到的應急救護措施也只不過是書本上、網絡上所采取的常見的措施,缺乏專業的應急救護能力。甚至有些教師沒有應急救護經歷,僅僅按照自身經驗或道聽途說的技術為學生進行講解,缺乏對應急救護知識的深入探究,難以指導學生的實際應急救護,無法對學生應急救護中的意外狀況進行合理處理。
5. 家庭應急救護教育缺失,很多中小學生家長將學生的全部教育工作交給學校,忽視了對學生的家庭教育。眾所周知,家庭教育對中小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作用,應急救護教育中家庭教育缺失會導致學校應急救護教育力量單一,學生家長沒有與學校的應急救護策略配合,家長就不了解子女的應急救護意識和應急救護能力。何況,學校應急救護重點是針對校內容易出現的安全事故進行教育、演練,一旦學生在校外需要應急救護時,很容易出現應對不當的現象。
6. 社會應急救護教育不足。社會對中小學應急救護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中小學應急救護教育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例如,學校的應急救護專題教育不僅需要學校教師的講解和實踐,而且還需要醫療機構、應急救護專家、學生安全教育專家、消防人員等相關機構和人員的配合。學校的應急救護教育應積極邀請醫療專家、學生安全教育專家、應急救護專家等開展應急救護講座,為學生講授專業性較強的應急救護措施。然而,很多學校的應急救護教育僅僅是學校教師的理論教育和學生自己組織開展的模擬實踐,社會相關專家沒有對學校應急救護進行指導,導致應急救護教育專業性不強。
二、 中小學應急救護專題教育路徑
1. 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是中小學應急救護專題教育的主要途徑,學校在應急救護專題教育中占據主導地位,應急救護專題教育內容、專題教育方式、專題教育方法等都需要學校來決定。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中小學生在學校的時間較多,很多安全事故也都是在校園中發生的。針對這種情況,學校應積極承擔應急救護專題教育的責任,建立應急救護工作領導組織機構,開設應急救護專題講座、專題課程等為學生傳授應急救護措施,提高學生的應急救護能力。
2.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也是中小學應急救護專題教育實施的重要路徑,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力量,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效果的鞏固,能夠有效補充學校教育內容。因此,學生家長應積極對子女開展應急救護教育,對學校的應急救護專題教育進行鞏固和補充,重點向孩子傳授學校所沒有講過的、校外安全風險的應急救護措施,提高學生在校外的應急救護能力。另外,家庭教育應積極與學校應急救護專題教育相互配合,形成應急救護專題教育合力,優化應急救護專題教育效果。
3. 社會教育。社會教育能夠促進中小學應急救護專題教育的落實,也是學校應急救護教育的重要補充。社會教育能夠讓中小學生充分了解社會上容易發生的安全事故,加強中小學生對社會安全風險的了解,使中小學生掌握社會安全應急救護措施。為此,社區組織機構、社會教育部門等應充分發揮自身的教育功能,組織未成年人安全教育活動和未成年人應急救護講座,積極向中小學生宣傳應急救護的重要性,教授未成年人應急救護技能。另外,醫療機構、安全教育專家、消防人員等相關專業人員應積極配合學校應急救護專題教育,到中小學開展應急救護專題講座,為廣大師生講解專業的應急救護措施。
4. 網絡教育。網絡教育也是中小學應急救護專題教育的重要途徑,能夠為中小學應急救護專題教育提供便利,豐富中小學應急救護專題教育內容。這是因為,網絡平臺中有著豐富的應急救護教育資源,學校能夠通過對網絡上的應急救護視頻、圖片、文字等相關資源進行整理,形成完善的應急救護教育內容。endprint
三、 中小學應急救護專題教育策略
1. 高度重視是落實應急救護專題教育的保障。中小學應加強對應急救護專題教育的重視,將應急救護專題教育作為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以培養學生的應急救護能力為主要目標開展安全教育。學校還應加強對應急救護專題教育的整體規劃,設置應急救護專題教育的長期目標、學習目標、周教育目標等,讓學生逐步掌握各項應急救護技能。另外,學校應將應急救護專題教育作為教學評價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的應急救護意識和應急救護能力進行科學評價,全面考核教師的應急救護專題教育工作。
2. 培養學生的應急救護意識和應急救護能力。學生的應急救護意識和應急救護能力,是中小學應急救護專題教育的重點和最終目標。因此,中小學應急救護專題教育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應急救護意識和應急救護能力,從中小學生面臨的安全風險入手,為中小學生講解相關的應急救護措施,將應急救護專題教育與中小學生生活相聯系,避免應急救護專題教育的形式化。應急救護專題教育教師應重視學生應急救護意識和能力的提升,不能僅僅為了完成應急救護理論教學任務而開展應急救護專項教育,確保應急救護專項教育的深入落實。
3. 開設應急救護課程,開發應急救護教材。中小學應急救護教育要落到實處,就必須積極開設應急救護課程,對學生所面臨的安全風險進行細化,開發應急救護教材,對各項風險所對應的應急救護措施進行詳細講解。建議中小學應保證每周至少一節課的應急救護教育課時,明確每周的應急救護專題教育內容和目標,并讓學生在應急救護課程學習之后寫出自己的心得。同時,應急救護課程教師應為學生布置相關的實踐作業,鼓勵學生進行應急救護模擬實踐。另外,中小學應積極開設應急救護模擬實踐教學,組織師生模擬醫療應急救護實踐、食物中毒應急自救實踐、火災應急救護實踐、地震應急自救實踐、交通事故應急自救實踐、突發身體狀況應急自救實踐等,通過實踐的方式提高中小學生的應急救護能力。
4. 家庭教育、網絡教育和社會教育助力學校教育。從家庭教育方面來講,中小學應積極與學生家長合作,使學生家長了解每周的應急救護教育專題項目及學生的表現狀況,讓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鞏固學校應急救護專題教育內容,并根據學生的應急救護專題學習現狀和不足之處進行針對性教育彌補,優化中小學應急救護專題教育質量。從網絡教育方面來講,中小學應積極利用網絡視頻和網絡平臺開展遠程應急救護專題教育,充分發揮網絡在中小學應急救護專題教育中的便捷性優勢。從社會教育方面來講,學校應積極與醫療機構、消防部門、食品管理部門等社會機構和部門合作,邀請專業人員對應急救護教育進行指導,增強應急救護專題教育的專業性。
作者簡介:
王軍,遼寧省撫順市,遼寧省撫順市清原縣教師進修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