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創設多種多樣的形式,靈活的組織學生去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們學習的樂趣,創設創新型的思維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在知識技能和情感方面都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創設;策略
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大規模的使用創設有效情境來進行教學,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而教學情境的創設一定要有實效性,能激發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激烈的認知沖突,從而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和創造動機。
一、 創設教學情境的意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什么要創設教學的情境呢?首先,這是新課程標準提倡的教學方法之一,新課程標準提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采取更吸引學生興趣的方法來達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而情境教學法恰恰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其次,情境教學法可以提升教學的效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只是調動了學生的記憶細胞,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而情境教學法提倡的是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思考、聯想,不僅僅能夠調動學生的記憶細胞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性思維,這對于教學效率的提升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再次,情境教學法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傳統的課堂模式教學相對比較枯燥、課堂的氛圍也比較沉悶,而情境教學法實施以來,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現象、故事來了解數學知識的運用,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故事、現象更感興趣一些,所以情境教學的方式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
二、 創設情境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 有效性原則
學生在情景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學習到很多的知識,而且在學習中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質量,才能實現創設有效的情境的目標。因此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要避免其他的原因的影響,把學習中的主要內容涉及情景教學過程中,這樣既能夠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夠更好的實現學習目標。
(二) 趣味性的原則
興趣是學生們學習的最好的動力,學生們認真學習的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學習興趣。學習興趣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們求知欲和不懈學習的基礎。如果小學生們有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對于老師來說,在教學中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教學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因素就是學生們缺乏學習興趣。為此,為能夠使教學效果有效的提高,使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有效提高,就必須對學生們學習的興趣進行培養。因此,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要加大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思考性原則
創設有效的情境不僅要鑒賞聲音和圖片,而且要有實際的數學中的概念。數學中包含的信息要多種多樣,由此才能夠激發學生們的思維創造能力,從而在思索的過程中認識到,激發自己對產生更深刻的思考,在教學情境的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因此,在創設有效的情境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的思考能力的探索。
三、 情境創設策略
(一) 利用自己的語言來創建教學情境
語言是師生、生生溝通的重要渠道,利用教師的語言來創設情境也是教師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舉例而言:在進行《方向、路線》的教學時,教師可以以“你們每天上學是怎么到達學校的呢?老師的家是在學校的東邊,你知道你們的家在學校的哪個方向嗎?”這樣的語言來引導學生進入思考,從而對方向、路線的定義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同時這種利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問題來創建教學情境的方法也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引導她們努力學習數學知識。
(二) 利用信息技術創建教學的情境
近幾年來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形式也越來越常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教師喜歡利用信息技術來創建教學的情境。首先,多媒體技術中聲像結合的形式本身就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其次,多媒體創建教學情境的形式節省了教師的勞動力。舉例而言:在進行小學數學中《元、角、分與小數》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播放一個小學生跟隨父母去銀行存錢的小視頻,讓學生去認識什么是元、角、分,同時也讓他們對人民幣有一個精確的概念。從這一點來講,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創建教學的情境。
(三) 利用實踐問題來創建教學情境
實踐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實踐問題來創建教學的情境,增強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舉例而言:在進行“路程、時間與速度”的教學時,教師在教授完知識之后可以讓學生在放學之后計算一下自己的離校時間、到家時間,并去查詢自己家與學校之間的距離,讓學生通過這些實踐問題來了解“路程、時間、速度”這三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同時這種實踐化的情境形式也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熱情。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實踐問題來創建教學的情境。
(四) 利用故事來創建教學的情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枯燥的理論知識并沒有很高的興趣,但是如果教師借助故事的形式來進行的話學生的學習興趣肯定會更高一些,因此教師可以借助講故事的形式來創建教學的情境。舉例而言:在進行《圓柱和圓錐》的教學時,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是直接告訴學生圓柱、圓錐如何來求表面積、體積,這種填鴨式的教學形式即時效果很好但是學生也很容易忘記,因此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故事來創建教學的情境,引導學生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可以拿“曹沖稱象”的故事來創建教學情境,讓學生去想應該用什么樣的方法來求原著、圓錐的表面積、體積,相對而言,這種教學的形式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而且也能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學會學習。因此從這一方面來講,教師可以利用故事的形式來創建教學的情境。
總之,數學是小學的基礎科目之一,它的教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高低對學生生活質量的高低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采取合適的方法來吸引學生興趣、提升教學效率。今天我們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創建教學的情境以及情境教學法的意義做了一下探討,希望能夠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相信我們的教學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 潘少瓊.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J].文理導航旬刊,2013(6):58-58.
[2] 劉金軍.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新課程·小學,2017(2).
[3] 杜紫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的思考.《小學教學研究》.2008(9):25-27.
作者簡介:
史國勝,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河畔鎮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