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名國家特級教師,李庾南老師創造的“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優化教學流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自學議論引導;應用
“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是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合理搭配→相機引導三個教學環節,開發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其團隊協作意識,幫助他們開展自主學習、享受學習的過程,最終能夠使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筆者在多年教學經驗基礎上,結合“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教學理念,提出了以下幾種方式來進行實踐應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獨立自學
初中是學生形成穩定人格的重要時期,也是他們養成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初中數學要求的邏輯性高、抽象難度大,許多初中生跟不上教師的課堂進度,理解起來難度很大,這就導致不少學生產生了逆反心理。在“自學議論引導”環節,教師可以根據青春期初中生的學習和性格特點,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結合實際情況設置一定的情境,啟發學生的思維,進而引發其探究的欲望。初中生在情境中學習,注意力會被吸引,進而形成自己的數學思維,最終達到掌握教材內容的目的。在自學環節中,教師不能放任學生自由思考,使其沒有學習驅動力,進而達不到理想的學習狀態。
如,在“有理數的加法(一)”這一節開始上課時,筆者引入情境問題:①小王借小明7塊錢,再還5塊錢,問小王欠小明多少錢。②本學期,12班的班級足球隊第一場比賽贏了三個球,第二場比賽輸了兩個球,該球隊這兩場比賽的凈勝球是多少?探索并概括有理數的加法法則。通過借錢和足球比賽這兩個生活中的實例,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開始積極的探究有理數的法則,筆者趁勢提示可以在負號外面加上括號,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變成了:①“(-7)+5”,②“3+(-2)”,這樣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有理數的加法法則。筆者通過設置情境問題的方式讓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并概括得到有理數加法法則,這樣有利于開拓其思維能力。
二、 合理搭配,促進學生群體討論
在“自學議論引導”議論環節,教師應當合理分配人數形成學習小組,每組設置小組長,每組成員按照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成績分為甲、乙、丙三等,一般每組人數以4人為宜,人數過多則效率降低,人數過少則缺乏互動,通過甲等學生帶動乙、丙學生實現共同提高的教學目標。組內的學生水平相差較大,在討論問題時會出現不同的觀點,這有利于他們發散思維、開闊眼界,出現錯誤的學生會加深對教材相關內容的理解,從而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同時,教師還要注意男女分配,女生擅長形象思維,可以很好的完成課堂練習,男生擅長空間三維思維,可以很好的理解空間問題,男、女生一組能夠形成不同思維的碰撞,最終達到優勢互補的目的。
如,在“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線性質”這一節課堂講解中,筆者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剪切梯形拼成三角形,步驟如下:①剪一個梯形,設為梯形
ABCD;②取CD的中點E;③沿AE將梯形剪成兩部分,并將△AED繞點E旋轉180°,得△ABG;④取AB中點F,連接EF。學生會在組內探索梯形兩底中點的連線段是否是梯形的中位線,然后派出小組代表上講臺進行講解,經過學生間的質疑和討論,最終得到正確的答案。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通過類比三角形中線的性質來探索梯形中位線的性質,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利用類比思維很快就能掌握相關的概念和結論。
三、 相機引導,指引學生探索發現
在課堂自學環節,學生會出現一些疑惑、問題,通過小組組內討論、組間交流的方式可以解決一部分難題,但是還是會有一些難題沒有得到解決,此時就需要教師相機引導,讓學生進行自我糾錯,從而解決掉這些難題。同時,教師要根據歷屆學生易錯的知識點選擇一些習題讓其進行練習,使他們深入思考、總結前人的經驗教學,進而少走彎路。課堂教學中,良好的師生互動氛圍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在課堂上可以自由發揮自己的天性,拉近與教師和同學間的距離,產生良好的教學環境,共同創建一個積極向上、團結奮進的班集體,進而提高自己的團隊協作意識。
如,在“列代數式(一)”這一節內容中,筆者發現學生不能夠進行發散性思維,相機在黑板上寫出并提問25a表示什么,鼓勵他們說出不同類實際或者幾何背景,組織他們進行交流,經過他們的思考大膽說出來,賦予代數式25a的不同類實際或者幾何背景,使其順利掌握住課堂要點。通過筆者的恰當引導,學生能夠探索發現并進行思考,可以用發散性思維解決相關的難題,開闊了解題思路,進而提高了數學素養。
總之,作為一名“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實踐者,我會更加努力踐行教育理念,探索其更多的運用思路,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幫助初中生快速成長。
參考文獻:
[1]李庾南.中學數學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陳木蘭.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評價的探討[J].教學管理與評價,2005(3).
[3]李庾南.“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三十五年的實驗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3(8).
作者簡介:喬國棟,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第十七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