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是學生接觸美術的初級階段。這個階段,美術教師應當做到積極且正確的引導,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良性的基礎,美術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藝術文化修養的提高以及眼界的開拓。小學美術教育符合現代素質教育的理念和要求,也是對學生藝術欣賞能力和觀察力的初步鋪墊,對日后的審美養成也是極其重要的。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學生審美能力;提升
一、 引言
審美教育是美術教育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小學課程應結合時代發展趨勢,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美術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應當審時度勢,創新式教學、個性化教學,注重學生的關注點、好奇點,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不拘泥于傳統教學,注重對學生進行藝術的熏陶和啟發。因此應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 提升學生對審美教育的認識
審美教育在小學生美術課堂上占有比較重要的位置,它關系到小學生在以后生活上對美的認識以及對待事物的態度,因此小學生課堂上的審美教育不僅要從學生的視野上進行改變,還要讓學生從思想上進行改變,認識到審美的重要性。從教學的最初開始,將審美教育落實到學生的美術課堂上,能讓學生感受到美的熏陶,收獲到美的感悟,從而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良好的人格。具體從思想上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改變,就要從審美涵蓋的兩個方面進行培養:第一,在美術課堂上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力,引導學生想象美的景象,從感情上理解美好的事物。第二,培養學生不能單獨地對美的事物進行評價,從綜合能力創造美的形成。為此,教師必須自身具有較高的審美認識和理解,提升教育教學中的能力,從學生的心理和特點挖掘美術教材中的美,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美的事物,讓學生在美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提升學生對美的認識能力。
三、 引導學生培養美術的興趣
在應試教育的今天,特別是小學生的美術課堂,作為一種藝術課堂,往往得不到家長和教師的重視,因此小學生的美術興趣培養就尤為重要。課堂興趣是提升任何一門教學質量的前提,只有讓小學生對美術課堂感興趣,才會對美術的學習產生比較大的動力,進而提高對審美能力的認識和理解。因此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生在美術課堂中的審美能力,教師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充分地挖掘美術知識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在生活中的創造性,提高學生對美術知識的興趣。
小學生在小學階段對美術的學習和接受停留在好奇心上,因此教師必須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改變教學的方法,采取豐富的課堂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興趣。比如,小學生在學習《春天的暢想》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象,然后說出自己觀點,教師對學生的想象進行指引,然后再通過多媒體教學幻燈片等形式對學生進行興趣培養,也可以帶學生在學校的周圍進行一次踏青活動,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春天的景象描繪出來,學生通過對春天的花朵、小草以及樹木的描繪,體會到美術的奇妙,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進而培養學生的興趣。
四、 通過自然領會審美
美術課堂上的描繪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而真正的美好的藝術來源于自然。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美術興趣和審美意識的時候要以自然為主,切近生活,讓學生在自然和生活中學會發現美的存在。這就要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讓學生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此外有觀察力的同時學生還應該學會感受美好的事物。教師也要時時刻刻為學生提供一個美的氛圍環境,讓學生在生活環境中發現美。
學校的校園是小學生在學習中最重要的環境,校園的景色在春夏秋冬的季節變換中交替著,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校園讓學生通過自然領會審美。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校園里寫生,將美術的課堂放在校園里進行,學生通過對校園的不同時間,不同季節的景象描寫,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同時也通過觀察校園的景象鍛煉學生的觀察力,激發學生對審美的興趣。這種將美術課堂帶到校園的教學發法,可以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感受大自然的機會,也可以使學生在繪畫的時候欣賞大自然的作品,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大自然中去,發現自然美與藝術美存在的關系,對于學生對審美的領會具有很大的幫助和提升。
五、 對美術的審美進行討論
美術作品從不同的角度欣賞就會有不同的美展現,合作討論美術的美可以加深學生對美術知識的了解,也可以提高學生對美術知識的掌握程度。對美術作品欣賞的合作討論,可以將每個學生觀察到的或者欣賞的結果與其他學生分享,由于不同的學生,生活背景和對事物的理解程度不同,因此在對作品的欣賞的結果也不同,通過對其他學生的分享,可以了解其他學生看待事物的角度和審美的理解,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與此同時,教師應該為學生制造合作討論的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討論,并大膽地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讓學生敞開心扉地交流,真正地體會到作品的藝術魅力。
六、 利用教學用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師在教學之前可以制作一些課件,或者帶一些作品到美術課堂中去,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從身心中陶冶情操。比如,教師可以在美術課堂上展示一些經典的作品,用直觀的方法讓學生進行審美,另外用多媒體軟件配上音樂和這些作品的介紹以及景色描繪,引導學生想象自己就在作品里,將自己融入到作品中去,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陶冶情操、熏陶心靈,帶學生在自然的海洋里徜徉。這種將美術課堂和多媒體結合的教學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為學生欣賞作品以及培養學生美術興趣提供了便捷,提高了學生在美術課堂學習的質量以及學習效率。
七、 結束語
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學習美術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觀察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學生對美術作品欣賞的角度,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學會欣賞美好的事物,從而研究出適合學生學習美術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積極的生活態度,學會對身邊美好事物的感受和理解,達到小學生美術課堂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偉琳.淺談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10):137.
[2]周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6,(06):172.
[3]楊愛霞.初中美術課堂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2):68.
[4]王力軍.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J].美術教育研究,2014,(22):146.
作者簡介:
黃勝青,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胡文虎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