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寧
摘 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提升,工程項目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建筑行業競爭程度日益激烈。在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工程經濟管理占據著核心地位,影響著施工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管理者要不斷深化對工程經濟管理的認知,科學合理的展開經濟管理,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工程經濟;管理風險;防范對策
工程經濟風險管理的意義
在工程項目施工中,施工技術和工程質量一直被視為建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以管理者對技術和質量兩方面過于重視,從而忽視了工程經濟管理的重要性,這不僅不利于施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而且會額外增加成本投入,降低經濟效益。
想要加強對經濟風險的控制,首先需要進行風險識別,科學分析施工單位所處的環境,綜合成本、技術、環境以及人員等各種因素,預測可能發生的風險,如果能夠對企業面臨的經濟管理風險進行準確識別,便可以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對風險因素進行控制,降低企業經濟損失,從而確保順利完成施工任務。
工程經濟管理風險分析
合同簽訂階段風險因素
在工程項目施工以前,需要進行施工合同的簽訂,工程項目建設工期可以由技術人員結合工程特點及外界條件等眾多因素進行確定。隨后將工期寫入合同內與施工單位進行簽訂,對雙方的義務和責任進行明確。另外,簽訂合同不但能夠保障雙方的利益,而且作為工程存在爭議時的有效依據。
但是在簽訂合同時,可能會有雙方信息不對等或內容缺乏相應依據的情況出現,這不但會影響后期的工程施工質量,而且對使雙方利益存在一定風險因素,最終影響工程項目的竣工進度。
與此同時,如果合同內容中沒有明確某些條款方面的規定,也會使一些經濟糾紛出現在承包商與施工單位之間,給后期施工增加一定的難度,無法保障雙方的利益。
采購與用料風險因素
在當前一個時期的工程造價中,通常采用由招標單位根據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工程量清算的計價模式,并在招標文件中將相應的工程量清單作為其中一部分。投標單位在估算工程造價時一般根據清單中所涉及的項目完成。
不過因為工程項目建設通常具有較長的建設工期,受到市場行情影響施工原材料價格可能存在一定的波動,從而造成實際采購成本比預算成本高,這就是采購和用料過程可能面臨的主要風險,會使施工單位面臨的經濟壓力持續增長。
另外,在施工過程中還會出現施工方案變更的問題,用新材料替換原有材料,使投入成本大幅增加,如果沒有做好經濟管理,會造成資金不足的情況,對工程建設質量和進度造成一定影響。
施工管理過程風險因素
因為工程項目的建設涉及較多的工程量,從施工準備階段到竣工驗收階段有較長的工期,所以多方面因素都會對這一過程造成影響。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會造成無法順利進行正常的施工操作,從而延誤施工工期。
在施工過程中,工程質量風險是最大風險,工程項目一旦出現質量不達標的問題,不僅給用戶埋下安全隱患,而且對企業自身的利益造成嚴重損害。質量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施工人員缺乏規范的操作,存在違規作業;或對經濟利益盲目追求,存在偷工減料情況。
與此同時,外包現象也普遍存在于工程項目施工中,所以需要建設單位認真審核外包單位的資質,評估其工作能力,從而有效減少工程質量風險。
工程經濟管理中風險防范對策
加強合同風險管理
一是簽訂合同以前,需要對招評標的過程進行全面監督,對施工物資的詢報價進行認真審計,防止合同中出現漏洞造成經濟損失。
二是確保簽訂合同的平等性,在協議簽訂前需要由雙方對合同條款進行協商,意見相同的情況下方可簽訂,避免有經濟索賠和糾紛出現影響工程進度。
三是簽訂合同以后,如果施工單位未按照合同中簽訂的條約進行施工,需要根據合同內容與施工單位進行協商,協商困難的情況下可通過法律渠道尋求賠償,避免自身經濟利益受到損害。如果出現合同變更或解除的情況,需對有關問題劃分責任,查找出問題的根源,通過相應措施控制風險因素,保障正常生產情況下經濟損失降至最低。
合理規避質量風險
在工程經濟管理中,加強質量風險規避作為其至關重要的環節,直接影響著工程進度和經濟效益。一是加強施工單位內部管理,根據相關要求嚴格規范施工操作,對施工質量加強控制,最大程度上減少由于人為操作失誤造成的質量問題。
施工單位需要不斷提升施工人員技術素質,定期組織專業業務培訓,從而實現對施工操作行為進行不斷規范,通過這種方式使工程項目建設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如果采取外包的方式進行施工,施工企業需要強化責任意識,嚴格審核外包單位的資質,認真評估外包單位能力,絕對不允許未達到施工資質要求的外包單位參與施工。工程項目建設作為一項系統性工作,施工單位需要對施工質量影響因素統籌考慮,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對風險進行規避。
加強項目成本控制
項目資源配置在成本控制管理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在進行資源管理和成本控制過程中,需要合理分割工程成本,對項目資源配置進行不斷優化。另外制定詳細的成本計劃,對成本實行動態控制。與此同時制定總成本計劃,分包成本與責任成本作為總成本計劃的主要內容,在管理中充分考慮現場經費、管理費等方面,使成本控制的預期目標得以實現。
在經濟管理工作中,建設單位需要按照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以及工程量清單所涉及到的項目,對預算進行科學合理的編制,充分考慮施工材料價格波動因素,并通過有效措施轉移這種風險,避免有資金短缺的情況出現。
建筑單位要根據工程施工的實際情況將成本預算方案建立完善,在施工的過程中嚴格按照方案執行,從而使工程經濟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建筑單位要合理預測材料價格變化,針對施工中出現的材料價格上漲等現象,首先要考慮工程質量,隨后合理調整施工的工期,最后對施工人員進行適當調整,通過有效措施應對材料上漲的情況,在保證工程項目建設施工質量的基礎上提高效率,控制工程項目的造價和成本。
建立經濟管理體系
施工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組織體系不斷完善,對經濟管理行為加強監督,防止有漏洞出現在管理工作中,對經濟管理的質量造成影響。
通過管理體系的建立可以有效制約具體的管理行為,另外在經濟管理部門形成相應的崗位責任制度,使管理水平和能力不斷提高,盡量避免經濟損失出現在工程建設過程中,使施工企業的競爭力得到提高。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一個時期,仍有很多不足存在于工程經濟管理工作中,因此需要加強重視并識別分析客觀存在的風險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風險,對工程經濟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對工程建設成本和質量加強管理,建立高素質人才隊伍,切實提高項目經濟管理水平,從而實現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作者身份證號:410103197910 251312)
【參考文獻】
[1]陶意龍.工程經濟管理風險及其防范措施探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02).
[2]王海軍.新形勢下工程經濟管理風險及防范措施探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6(03).
[3]王云玲.新形勢下公路工程經濟管理風險及防范措施探究[J].山西農經,2016(10).
[4]胡海龍.基于新形勢下工程合同管理的風險防范及控制措施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6(19).
[5]莫雯蘭,李世峰.工程經濟管理的風險問題及防范對策[J].江西建材,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