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珊珊
摘 要:隨著國內外企業不斷地爆發財務丑聞,內部審計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的重視。內部審計在企業制度中擔當約束企業的一個角色,隨著關注度的提高,內部審計已成為企業內部控制、規范財務制度、完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效益的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本文結合五糧液集團的內部控制實例,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及內部審計提出相應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內部控制;舞弊;內部監督;內部審計
五糧液內部控制分析
1.1 五糧液舞弊案回顧
五糧液正式成立于1997年,并于1998年4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到 2008 年,五糧液的白酒銷售額達到100 億元。五糧液被調查的的根源是很多投資者購買了五糧液的股票,后來紛紛產生了巨額的虧損,這與五糧液在年報中披露的信息不太相符,因此一些小股東對其年報中披露的信息產生了懷疑,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2009年9月9日,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突然發表聲明稱公司因涉嫌違反證券法法律法規而遭到證監會立案調查。接下來數日內,股價一直處于暴跌狀態。9月23日,中國證監會通報,經初步調查顯示,五糧液確實在多方面存在著違法違規行為。
1.2 五糧液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1.2.1 控制環境欠佳
控制環境在內部控制體系中處于基礎地位,在保證內部控制的執行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五糧液集團在控制環境方面的問題主要存在于人力資源政策方面:公司沒有一套成熟的人力資源政策,在員工工資薪酬、績效考核、培訓制度方面都存在著問題。在人才培養方面,公司只注重新人的前期培訓,后期并不怎么關注員工的職業培訓。
1.2.2 風險評估機制不完善
公司并沒有設置單獨的風險控制部門,它的風險管理主要是依靠各部門的管理層進行風險防范,實際上未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與應對體系。另外,公司在風險分析和應對方面也存在重大問題,五糧液借8000萬元用來進行證券投資,管理層并沒有深入分析公司所面臨的潛在投資風險,更沒有思考相應的應對措施。
1.2.3 控制活動缺乏有效組織
從五糧液公布的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該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和經理層人員大部分重合,總經理、重要的部分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等也均擔任著董事。該公司的董事會和經理層屬于“一套人馬”,使得決策層與執行層的制衡作用不復存在。除此之外,五糧液還任用公司內部的職員擔任監事會成員,這些職員又聽命于各部門的經理人,導致監事會無法有效的履行監督職責,進而也就無法對公司的業務狀況和財務狀況進行有效的檢查和監督,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財務舞弊也不足為奇了。
1.2.4 內部審計功能缺失
首先, 由于錄入錯誤造成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增加了10億元,該錯誤是證監會展開調查后才發現的,并不是公司內部的監督機構檢查時發現的,五糧液的內外部審計都未能有效履行職責,審計的職能并沒有切實實行。另外,關于五糧液沒有按規定如實對重大證券投資行為和債權投資損失進行全面披露也進一步說明該公司的內部審計并沒有對財務信息的披露情況進行有效的監督,直接導致公司財務報告的違規風險加大。
完善企業內部審計的措施及建議
2.1 科學設置內部審計機構,充分發揮其職能
設立內部審計機構,主要作用在于其監督企業的運營,要想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必須要保證其獨立性。在確定其獨立性后,要科學的設置內部審計制度,健全內部審計組織。因此,企業應以堅持獨立性、專一高效、權威性為原則,再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并完善內部審計制度。
2.2 改善內部審計組織結構
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不僅在于獨立于其他部門,還在于在人員選擇方面,要挑選專業并專一的審計人員,這些審計人員不能涉及企業其他部門的管理和其他業務的安排,避免既負責財務工作,又負責審計工作。其次,還要保證審計部門在選擇審計項目的時候是獨立自主的,也能夠自主的確定審計重點,編制審計計劃,實施審計程序,完成審計報告。
2.3 提升內部審計機構的地位
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之后,企業還要給予該部門一定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內部審計機構的地位。總體來說,提升內部審計的影響力不僅在于重視傳統審計業務,還在于兼收并蓄、整合提高。一方面鞏固和加強在內部控制與舞弊甄別方面的檢查力度,另一方面要在此基礎上帶動企業整體的風險意識,發揮其預警職能,進一步加強內部審計的價值。同時,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為企業提出合理、有效的內部管理的建議。
2.4 創建優秀的內部審計隊伍,提升綜合素質
在完善內部審計制度之后,還需同時提升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2.4.1優化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配備
隨著內部審計領域的發展,原有的審計單一專業已經不足以滿足企業審計的需要。企業需配備具有多元化技能的審計人才,比如工程技術、企業管理、法律、金融以及計算機等方面,多元化的人才隊伍可以企業內部審計應對更多的情況,發揮更大的作用。
2.4.2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及考核
面對不斷更新的市場環境以及企業發展,企業人員必須保持同步的更新素質。企業應為審計人員提供專業的培訓來更新知識體系,將先進的審計技術引用到自己企業,并予以自身化。企業也應為內部審計人員創造學習、進修及深造的條件,使之適應高層次審計工作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陶玉娟.中國內部審計準則與國際內部審計準則差異比較[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1,(04):134.
[2]劉靜,李竹梅.內部控制環境的探討[J].會計研究,2010,(03):6-8.
[3]黃秋菊.淺析公司治理對內部審計的需求.黑龍江對外經貿[J],2010,(11):156-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