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日盛
摘 要:隨著我國現階段國民經濟的發展,原有的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階段對于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的實際要求。研究發現,“工學結合”與“能力本位”作為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培養新型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方面發揮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對高職經濟管理類專業產出型校內實踐教學模式進行了相關的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
隨著我國現代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的高職教育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在我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對于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為“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以及創新型的技術技能人才”,這樣一來,就對我國現階段高職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相比于其他專業,經濟管理類專業其復合性以及應用性更強,因此,在現階段的高職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過程中,只有不斷創新和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我國現階段高職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高職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概述
相比于其他專業,高職經濟管理類專業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其專業特點較為突出:入門簡單,但是想要學好很難,尤其是工商管理專業。不僅如此,經濟管理類專業其復合性以及應用性也相對將強,在對相關管理技能界定時,也相對困難。現階段我國對于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技能劃分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經濟管理基礎技能,例如組織、計劃、協調等等;一類為專業經濟管理技能,例如工商企業管理、物流管理、國際貿易管理等等。在人才培養方面,高職院校的也是側重于專業經濟管理技能,主要包括理論教學以及實踐教學。
現階段主要的實踐教學模式有以下幾種:課堂案例教學、項目驅動教學、校內模擬實訓、校企聯合教學以及創新型實踐教學模式[1]。在實踐教學模式選擇方面,現階段的高職院校也大多是結合自身教學資源的實際情況進行多種混合方式實踐教學。
現階段高職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首先,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實際的高職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課堂案例教學”以及“項目驅動教學”往往不能真正落到實處,實踐教學的相關理論也是一帶而過,這樣學生很難真正學到相關的實際技能應用;其次,高職院校的師資相對薄弱,并且教師普遍較為年輕且缺乏實際的實踐工作經驗,導致實踐教學流于形式;最后,校企合作的長期性和穩定性較差,導致現階段高職校企合作只能停留在紙面協議上,在學生實際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并未使其相關專業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高職經濟管理類專業產出型校內實踐教學模式建設策略
所謂的高職經濟管理類專業產出型校內實踐模式,指的就是以教學的可行性以及應用的高效性為主要原則,以學生、學校以及企業三方資源整合為主要方式,以滿足全體學生實踐教學實際需求為主,以產出收益性為輔的一種新型實踐教學體系,其主要機構功能以及運行模式如下。
首先是“一個中心”,所謂的一個中心指導就是高職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管理指導中心,其主要的職能為對全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的開展進行統籌規劃、協調管理以及開發建設,其組織結構主要由學校的實訓中心負責人、專家以及經濟管理相關專業負責人組成,其具體的任務為實踐教學項目的引入、開發以及實踐場所與相關設備的規劃、審核、建設等相關工作,以此來實現全院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的統一管理。
其次是“三個區”,所謂三個區,指的就是實踐教學項目考核區、實訓模擬區以及校園商業社區。實踐教學考核區的主要職責為對經濟管理專業學科的開發設計實訓項目、實訓指導書以及實踐教學成果進行有效的考核和評估,在整個考核和評估過程中嚴格依據科學性、實用性以及可操作性的相關原則,并結合高校人才培訓方案以及社會企業的具體需求,開展相應的評估工作,并以此為基礎,不斷提高高職經濟管理類專業產出型的校內實踐水平;實訓模擬區的主要職能就是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的模擬實踐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根據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實訓項目以及實訓項目指導書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實踐教學,并在這一過程中完成相關的模擬實訓任務,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2];校園商業社區主要包括兩種,一種為企業咨詢服務型實踐項目,一種為生產性經營項目,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在院校內部為學生提供一處服務生產場所,并以此為基礎提高學生的經濟管理專業的實踐操作水平。
綜上,在高職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應用產出型校內實踐教學模式,在解決我國現階段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由于資源匱乏而導致的成本高以及校外實踐場所教學質量難以控制等方面問題的效果十分明顯,對于培養現代化新型人才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作者單位:湖北工程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牛琴.高職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好家長,2017(03).
[2]盧優蘭.高職經濟管理類專業產出型校內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