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朝容 曾潔瓊
【摘 要】目的:探析醫(yī)學超聲影像學臨床實踐教學中應用多元化教學法對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選取參與我院醫(yī)學超聲影像學臨床實踐教學的60名鄉(xiāng)鎮(zhèn)基層醫(yī)院醫(yī)師、大中專實習醫(yī)師及少量本科實習醫(yī)師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采用隨機抽簽法均分為兩組,即參照組與試驗組。參照組30名研究對象予以常規(guī)教學法,試驗組30名研究對象予以多元化教學法,統計分析兩組研究對象的考核成績及對教學的滿意度。結果:試驗組研究對象考核成績?yōu)椋?6.3±5.3)分,參照組研究對象為(79.1±4.2)分,試驗組高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試驗組研究對象對教學的滿意度為96.7%,參照組研究對象為76.7%,試驗組高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醫(yī)學超聲影像學臨床實踐教學中應用多元化教學法的效果更加顯著,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成績及教學滿意度,具有極高的應用與推薦價值。
【關鍵詞】超聲影像學;臨床實踐教學;多元化教學法;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2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9--01
近些年來,醫(yī)學超聲影像學發(fā)展越來越快速,實現了臨床醫(yī)學、計算機科學、聲學的結合,采用不同可視方式顯示人體組織結構、臟器、血流等情況,從而對臟器位置、解剖結構及血流動力學等指標予以評價,同時還可以輔助各種介入性治療,是臨床疾病診斷及預后評估的重要手段[1]。目前,各級醫(yī)療機構對超聲專業(yè)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為此,應加強教學活動的展開,以此滿足臨床需求。本文現對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參與醫(yī)學超聲影像學臨床實踐教學的60名鄉(xiāng)鎮(zhèn)基層醫(yī)院醫(yī)師、大中專實習醫(yī)師及少量本科實習醫(yī)師予以分組研究,探討多元化教學法的實施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采用隨機抽簽法均分為兩組,即參照組與試驗組。參照組30名研究對象中女20名,男10名;最小年齡17歲,最大年齡40歲,平均為(31.2±2.6)歲。試驗組30名研究對象中女19名,男11名;最小年齡18歲,最大年齡40歲,平均為(32.0±2.7)歲。統計分析兩組研究對象上述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參照組30名研究對象予以常規(guī)教學法,即以教師現場操作為主,同時講解相關知識,解答學生疑問。試驗組30名研究對象予以多元化教學法,即①對實踐操作技能培訓方式予以細化、優(yōu)化,整合臨床、超聲、影像等方面知識,嚴格要求學生進行標準化切面掃描,強化動手能力。②采用一師一生一患、診斷-鑒別診斷-總結分析的原則,充分發(fā)揮臨床學科優(yōu)勢,結合實際病例,全面普及相關知識。在學生進行操作后,教師應予以評價,說明優(yōu)缺點,從而不斷提高學生操作技能。③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教學計劃,采用講專題座、會議討論等形式,強化學生專業(yè)水平,培養(yǎng)學生正確思維。
1.3 觀察指標
統計分析兩組研究對象的考核成績及對教學的滿意度。(1)在實踐教學后,對研究對象相關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考核,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考核成績越好。(2)在實踐教學后,調查研究對象對教學方法、教學計劃、教師安排等方面的滿意情況,劃分為3個等級,即十分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滿意度為一般滿意率與十分滿意率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22.0軟件分析兩組研究對象的觀察數據,用百分率形式顯示計數資料,實施卡方檢驗,用()形式顯示計量資料,實施t值檢驗,P<0.05說明組間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兩組研究對象考核成績比較
試驗組研究對象考核成績?yōu)椋?6.3±5.3)分,參照組研究對象為(79.1±4.2)分,試驗組高于參照組,差異顯著(t=5.8316,P=0.0000<0.05)。
2.2 兩組研究對象對教學的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研究對象教學滿意度為96.7%,參照組研究對象為76.7%,試驗組高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3 討論
醫(yī)學超聲影像學是臨床影像診斷的重要分支,相較于其他影像學科目,其要求學生不僅要全面掌握超聲圖像表現特征,還要具有良好的操作技能,熟練完成標準化切面的獲取及分析,從而給予準確結果[2]。所以,在實踐教學中,一定要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本研究顯示,試驗組研究對象理論考核成績、實踐技能考核成績均高于參照組研究對象,差異顯著(P<0.05);試驗組研究對象教學滿意度高于參照組研究對象,差異顯著(P<0.05)。由此說明,通過多元化教學法的實施,可以顯著提高學生教學成績,優(yōu)化學生知識體系,提高學生教學滿意度,與相關文獻報道[3]十分相似。其原因可能為:多元化教學法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聽講、教師傳授的模式,通過多元化方法的應用,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有效提高了學生成績,滿足學生學習要求[4]。
綜上所述,醫(yī)學超聲影像學臨床實踐教學中應用多元化教學法的效果更加顯著,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成績及教學滿意度,具有極高的應用與推薦價值。
參考文獻
李奧,鄧晶,彭曉靜,等.基于網絡的超聲影像學虛擬學習平臺在超聲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7(50):265-266.
洪燦,劉素君,周佳,等.超聲心動圖微課程在醫(yī)學影像專業(yè)本科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8,16(05):169-170.
王濤,王靜,姚麗紅,等.多元化教學法在醫(yī)學超聲影像學臨床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18,39(02):140-142.
周佳,李柳軍,李媛,等.基于T-PACS平臺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在超聲影像學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8(07):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