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鳳霞
【摘 要】目的 探究家庭支持對產婦產后康復及育嬰效果的影響。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為研究時間段,將該時間段在我院參加孕婦學校課程學習的初產婦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臨床前瞻性研究原則,采用擲幣隨機法,將之分為兩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觀察組采用家庭支持教學模式,對比兩組教學效果。結果 在掌握產后康復及育嬰知識、應用嬰兒撫觸技術及純母乳喂養的比例上,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在新生兒患病率上,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家庭支持可促進產婦掌握產后康復及育嬰知識,并將之應用于時間中,保障母嬰健康,值得采納應用。
【關鍵詞】家庭支持;產婦產后康復;育嬰效果;探討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9--01
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對于母嬰保健的重視度也不斷提升,在產婦產后康復及育嬰指導這方面愿意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也增加了。[1-2]但是,雖然說人們文化水平提升,對于專科護理知識及技能的學習能力和接受程度較高,但是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年輕人由于經驗不足,從長輩們那里取來了一本“捂月子”的經,但是這種坐月子的方式其實并不科學,不利于產后康復。此次試驗旨在探究家庭支持對產婦產后康復及育嬰效果的影響,結果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基本資料
以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為研究時間段,將該時間段在我院參加孕婦學校課程學習的初產婦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臨床前瞻性研究原則,采用擲幣隨機法,將之分為兩組,各60例。孕婦基本資料為:①對照組。年齡最大者32歲,最小者20歲,平均年齡為(26.03±3.05)歲;②觀察組。年齡最大者33歲,最小者21歲,平均年齡為(26.54±2.98)歲。從年齡上看,兩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對比研究的意義。此次研究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產婦均知悉此次試驗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無母乳喂養禁忌癥。
1.2 方法
兩組初產婦均由專業的孕婦學校老師授課,授課老師專業水平一致,授課內容包括子宮康復護理、乳房康復護理、盆底康復護理及孕期、產后飲食知識等,以及嬰兒撫觸、沐浴、臀部護理、臍部護理、母乳喂養等育嬰知識,以便讓孕產婦在科學指導下順利度過妊娠期及產褥期。
教學過程中,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每半個月在周日上午9:00至10:00上一次課,12至15個孕婦在1至2個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產后康復知識及育嬰知識,并上臺進行實操訓練,直至掌握各項技能,分娩后,在病房大教室及床旁進行強化訓練及實踐,出院為止;觀察組采用家庭支持教學模式,每半個月在周六上午9:00至10:00上一次課,12至15個孕婦在2至3個老師的指導下,全程有家庭成員陪同,老師現在多媒體上播放課件,讓孕婦及家屬學習產后康復知識及育嬰知識,并先后上臺進行實操訓練,在老師的指導下規范自身操作,糾正認知誤差,直至掌握各項技能,分娩后,在病房大教室及床旁進行強化訓練及實踐,出院即止。
1.3 判定標準
自制調查問卷,調查孕產婦對于產褥期自我護理知識及育嬰知識的掌握程度,分數為0至100分,≥80分即為合格,產后4個月,統計孕產婦嬰兒撫觸技術應用及純母乳喂養例數,記錄新生兒發生呼吸道感染及腹瀉等疾病的例數,計算百分比。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處理此次試驗獲取的基礎數據,以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兩組采用χ2檢驗進行對比,若P<0.05,表示兩組數據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掌握產后康復及育嬰知識、應用嬰兒撫觸技術及純母乳喂養的比例上,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在新生兒患病率上,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各種理念不斷變化,就從產后康復及育嬰這一塊來說,新理念及傳統理念就存在較大差異,不少產婦尤其是初產婦,在掌握了一些現代化的科學產褥期自我護理及育嬰知識后,受到長輩的影響,仍然會選擇傳統的“坐月子”的方式,影響母嬰健康。[3]因此,醫院的孕婦學校課程,不應該只面向孕婦,而是應該擴大到其家庭成員中,以確保科學合理的產后康復及育嬰知識能夠得以推廣踐行。而且,女性從妊娠到分娩,會經歷一系列的生理、心理應激過程,情緒變化大,如果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得到家庭成員的理解和支持,更有利于其掌握產褥期自我護理及育嬰知識,有利于產婦產后身心康復。
此次試驗中,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觀察組采用家庭支持教學模式,孕產婦產后康復及育嬰知識掌握度及踐行效果均優于對照組;此外,近年來,國內有學者表示,家庭支持干預方案的實施,能夠提高產婦的康復保健知識,提高產婦母乳喂養成功率;此次研究結果與之較為相似;各項研究結果數據充分顯示家庭支持干預方案實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綜上所述:家庭支持可促進產婦掌握產后康復及育嬰知識,并將之應用于時間中,保障母嬰健康;因此,值得采納與應用。
參考文獻
張建榮,林元姑.產后2d內護士床旁干預提高純母乳喂養率的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8,12(06):34-35
張瑞芝.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初產婦純母乳喂養率的影響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32(11):122-123
金華怡.“以人為本”的產后護理對純母乳喂養率及長期療效的影響[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7,22(07):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