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巧
摘 要:會展行業的快速發展,需要高技能高素質的人才支撐,其中會展營銷人才是會展行業內必不可缺的人才之一,對會展項目的成敗有著重要影響。大多高職院校開設了會展營銷課程,但對這門實務性強、操作要求高的課程還停留在傳統的教育模式階段,校企合作下的實踐指導也有些流于表面。本文對如何更好地開發利用校企合作資源培養會展營銷實踐人才進行了一些思考。
關鍵詞:校企合作;會展營銷;實踐教學
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中國會展業體量躋身全球前三,成為了真正的世界會展大國,且還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浪潮。在快速發展的浪潮下中國會展業也暴露了自身在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整合度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和短板。其中高素質高技能型會展人才的匱乏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北上廣深一線會展城市里,每個城市每年辦展數量已破千,但具有經驗的高級會展職業經理人數不足百人,真正會展科班出身的專業高技能人才更是鳳毛麟角,大多數目前的會展業界大咖都是半路出家或是經驗積累而成。快速發展的會展業對具有一定會展理論素養,又有熟練操作技能的會展專業技能人才需求愈發強烈。隨著會展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中國會展教育的發展也是熱火朝天,截至2016年我國內地開辦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的本科院校總數已達到98所,開設了會展及相關專業的高職院校達282所。會展專業畢業生源源不斷,但最后流入會展行業從事會展工作的人并不多,即便進入會展行業,畢業生的實操素質也讓企業頭疼,還需回爐再造。會展教育已遠遠落后于行業市場的實際需求。尤其以培養實用技能型人才為主的高職會展教育形勢更為嚴峻。加強校企合作,共同培養對接市場需求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是高職會展教育的必然發展方向。
會展營銷是市場營銷理論在會展業中應用的一門實務型課程,操作性強、適應面廣、市場需求大,許多開設會展專業的院校,都開設了以會展營銷為核心的會展課程體系,以培養會展招商招展、營銷實務、市場推廣等實務應用型人才。目前,校企合作框架下的會展營銷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了解到了一些會展工作要點,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桎梏著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一、會展營銷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方面
會展營銷于會展行業而言,作用重大,直接決定了會展活動能否成功落地舉辦,是企業核心市場競爭力之一。會展營銷能力也是培養會展從業人員必備技能之一。會展營銷人才職業能力包括:市場調查能力、商務溝通能力、營銷策劃能力、銷售管理能力、客戶服務能力等。該課程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市場調研的方法,運用營銷產品的技巧,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從而為未來的就業打下良好基礎。但現在學校的會展營銷課程在教學上存在著一些與實踐脫節的問題。
首先,過于注重營銷理論體系的講解,一學期的會展營銷課程有1/3在對學生講解營銷理論,營銷策略、營銷戰略等,既忽視了會展行業本身特性,又忽略了高職學生性格特點,導致課堂上學生不愿聽,教師講不動的情形時有發生。其次課堂教學內容陳舊,與時代脫節。課堂上講授的營銷技巧和案例還是延續多年前的教材,雖經典但早已跟不上現時代環境,學生對傳統營銷技巧熟悉,對現在新媒體運營和網絡營銷卻陌生,以至于到了工作崗位還得從頭學起。最后,會展營銷課程多為教師講,學生聽,鍛煉和檢驗學生技能水平和掌握程度的途徑卻很少,以至于學生說起理論條條是道,實踐中打個電話自我介紹還哆嗦,影響學生技能提升。
(二)企業方面
目前大部分會展企業自身競爭壓力大,為了企業自身生存和發展,企業向學校提供的崗位也多為解決短期勞動力不足的崗位,如現場登記、安保、門禁、咨詢等現場服務型崗位,技術含量低、重復勞動多、耗時長,實際工作中需要的會展前期營銷招展招商技巧、后期跟進、統計、分析技巧并未涉及到,以至于學生并不能通過企業實習培養鍛煉出過硬的營銷實踐能力。另外加之企業指導老師因自身能力或資源局限,對學生引導不夠,不能引導學生在實習過程中主動思考,及時總結,主動建構營銷新職業技能。而學生發現自己在實習過程只是廉價勞動力,并不能獲取未來職場競爭的核心技能和技巧,也必將敷衍對待工作,不會認真思考、積極對待手頭事務,從而形成惡性循環。這樣的惡性循環既不利于學生成長,沒有后備人才支撐也不利于企業日后發展,更會導致行業在低等重復勞動模式上停滯不前,失去了向智慧型方向轉型上升的可能。
因此,我們有必要改變現有校企合作框架下的會展營銷實踐教學模式,更大程度地發揮企業指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作用,把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更切合實際地融合在一起,在課堂上發問、引導學生思考營銷有關內容,在企業實踐中,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鍛煉營銷技能。
二、會展營銷實踐教學改進措施
(一)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實踐教學基地是學生學習鍛煉實際工作中所需技能技巧的平臺和最后落腳點。學校應加大尋求和企業深度合作的機會和可能,企業應有大局觀,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以培養優秀高技能人才為自身責任。雙方有效整合行業資源和校內資源,共建共享人才培養平臺和成果。學校應根據學生心理狀況和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妥善安排適應的實踐崗位。比如,大一新生,因從未接觸過會展,可適度安排一些大型會展項目的志愿者服務崗位,讓他們體驗感受會展的魅力,形成感性認識;大二學生,因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對會展也有了一定的認知,可安排一些實踐技能更強、操作性更大、更具挑戰性的實習崗位,比如會展公司的招展招商專干,讓他們能對展會有更深層次認識,從展前營銷到展中服務到展后跟蹤推廣形成系統化認知,并在實踐中鍛煉出實實在在的營銷才能。大三學生面臨著就業壓力,安排一些有人才需求的實踐基地企業實習,既為企業提供了選擇考察人才的機會,也為學生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
(二)改革教學模式
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建立師徒制教學模式,通過拜師儀式,增強儀式感和導師責任心,讓學生與企業導師雙向選擇,確定高職三年的校外導師。學生在課堂跟在校老師學習基礎理論,掌握本門課程的基本知識。按校外企業導師要求完成企業真實項目,通過合理的教學渠道,如開通微信公眾號、視頻錄像教學、網上在線答疑、現場直播授課等方式,保證每周都與學生有學習交流的時間。
(三)建立合理合實際的教學評價體系
對學生的考核不能再局限于課堂內的閉卷考試,應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評價,一部分是企業導師對學生的實踐基地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