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娥
摘 要:課堂四十五分鐘的每一分每一秒對學生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教師要學會善于靈活運用這四十五分鐘的時間將更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在課堂時間的編排上教師需要花更多的心思,那么,如何在這個時間段內把要學的課文嵌套進去呢?教師需要在不同的時間段內(以十五分鐘為界限)給學生按板塊教授不同的內容。
關鍵詞:感知;結構;層次;感悟;體會
一、導入課文,初步感知(第1-15分鐘)
經過課間十分鐘之后,有很多學生還沒有辦法在老師進門喊“老師好”的時候就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放在課堂上,所以教師在課堂第一個十五分鐘里要想辦法吸引學生眼球,讓學生的注意力全部其中在課堂上面。例如,在學習朱自清《背影》這篇課文時,我們更多的要讓孩子們帶著對自己父親的愛去學習課文。比如,在講課前教師就應該讓孩子們分享自己的爸爸曾經做過的最讓自己感動的事。每個人都想要聽故事,當學生已經融入這個氛圍當中時,教師就可以循循善誘,了解朱自清,再通過文章了解朱自清與父親之間的故事。在這個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初讀課文,做到整體感知。讀完課文之后就應該是分析作者的寫作背景,“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通過這一段學生就能夠大致了解當時的事情發生時作者的心境。只通過課文讓學生感知難免會有一些單調,所以這時候教師可以在PPT上展示一些相關的圖片(親人離世,告別故鄉),渲染整體的課堂學習氛圍。
二、通讀課文,劃分層次(第15-30分鐘)
一篇文章的結構層次的劃分非常重要,在課堂上教師不應該直接幫學生劃分好文章層次,應該讓他們通過多次閱讀了解文章內容之后自己對這篇文章進行結構劃分,這樣才能讓學生理解總—分—總或是總—分等結構層次。讓學生自己劃分也能讓他學習到首尾呼應、承上啟下等文章的寫作手法。學生熟能生巧之后就能夠巧妙地將這些寫作手法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在通讀文章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提醒學生仔細閱讀全篇課文,不能只是囫圇吞棗、走馬觀花的閱讀,只有認真分析文章才能體會到作者的真情實感。比如,在《背影》一文中,作者幾次落淚,學生都應該在文中做出重點標記,著重體會作者在情境中的真情實感。(1.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2.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3.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在通讀全文之后,教師可以就一些重點字詞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在整篇文章中作者的心情變化是怎樣的?在描寫父親給自己買橘子的過程中作者為什么將父親的動作不斷用放大鏡放大,進行細致描寫?作者幾度落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這些都是需要學生通讀全文后進行感知的問題。層次分析可以幫助學生有更好更清晰的閱讀體驗。很多學生在自己寫作文的時候容易出現行文混亂,這樣一來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只要堅持對每一篇課文都進行合理劃分,就一定會有不錯的教學效果。
三、引人深思,深層感悟(第30-45分鐘)
教師帶領學生分析完全文之后學生一定會有不同的感受,他們會通過文章由朱自清的父親聯想到自己的父親,朱自清的幾度落淚也會讓他們體會到父愛的深沉和偉大。在整堂課的最后階段,教師就得負責帶領學生歸納總結課文重點,分析整篇文章的行文思路。主觀上可以向孩子們傳達以下情感(母愛、父愛、愛國主義、熱愛大自然等),客觀上就要教會孩子們課文中所使用的一系列寫作手法。比如在朱自清《背影》一文當中,作者用最為簡單樸實的文字勾勒出父親極其感性的一面,雖說只是在火車站為我買橘子,但作者卻用手中之筆將父親深沉的愛意展現得淋漓盡致,這就是一種獨特的寫作手法——白描。這種寫作手法最突出的一個特征就是用簡單的寫法反映作者的感情或者景物的形象。孩子們在教師的介紹之下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這種寫作手法,在今后寫作文時就能夠巧妙應用于其中。初中語文課本中大多數入選的文章都會宣揚一種主觀思想,這種思想可以是保衛邊疆的愛國情懷,為國獻身的俠膽忠心,或者是血濃于水的深沉母愛,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文章時汲取文章精華,幫助他們在這個年齡樹立一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
初中語文的課堂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需要用一堂課的四十五分鐘給學生展現一個更完美的課堂。只要我們用心對待每一堂課,才能在每一堂課上都讓學生有很豐碩的收獲。寸金難買寸光陰,要是沒能利用好這四十五分鐘,不僅僅會延誤教學進度,耽誤教學任務,長此以往還會讓學生產生疲憊、厭倦的心態。就讓我們用真心面對每一位學生、每一堂課,下一個精彩的四十五分鐘,就等著你我來共同創造。
?誗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