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勇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英語教學逐漸形成多元化模式。傳統、單一的模式不能滿足新課改的要求。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體現了全新的理念和思維。主要探討綜合實踐活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嘗試,以期突出“教學做合一”的理念。
關鍵詞:初中英語;實踐活動;開展策略
新課改以來,傳統的灌輸模式改變為以活動為主題、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學生在情境中交流和運用,在活動中合作創新,課堂溢滿生機和活力,也提高了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那么,英語教學中,如何滲透實踐活動,以活動引領教學,引領學習?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開展探究學習,營造趣味化教學氛圍
探究學習是新課改下的主要學習方式,探究活動豐富了課堂的組織形式。傳統課堂中教師單向灌輸,而探究學習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利于營造趣味化的課堂氛圍。
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探究學習,提供了開放的環境,學生在無拘無束中想象、探究和互動。如pair work,group work等活動引入課堂,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激活了課堂氣氛。如Friends的第一課時教學時,筆者讓兩個學生一組以talking friends為話題開展對話活動,如:
S1:Do you have a good friend?
S2:Yes.
S1:What is his name?
S2:He is...
S1:What special personalities does he have?
S2:He...And you?Please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best friend.
S1:...
這樣,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自主談論自己的朋友,不受任何約束,開放對話內容,開放對話的形式,學生樂在其中,課堂活躍。
在reading教學時,教師根據課文內容,設計若干個問題,讓學生對問題開展pair work 活動——一問一答,除了利于口語的
訓練,也強化了課前的自主預習,強化了自主學習效果,通過問題的問和答,也引發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入認識。如,Seasons的閱讀教學前,筆者設計What can you see in winter?Why do the birds fly far away?What can we do in spring?What can we do in summer?Where are the farmers busy doing in autumn?等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問和答,再現文本內容,也可以要求學生根據生活體驗自主交流,這樣,學生的對話自然、輕松,沒有壓力,營造了樂學的氛圍和環境。
二、設計開放性的作業,提高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傳統英語教學中,教師布置的作業只有書面作業,且以單詞抄寫、背誦課文、做練習為主要形式,忽視作業的趣味性、探究性。而綜合實踐活動,通過體驗、實踐、交流等方式,使學生享受英語學習的快樂。因此,英語作業的內容應改變,方式應創新,模式應開放。
如將reading改編成對話、編寫情景劇等。如閱讀了Natural disaster的reading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reading改編成課本劇,下節課進行表演;將A day out的reading后的課外作業改編成導游詞;Detective stories的閱讀后,讓學生根據故事情節,給出故事的結尾,或者根據文章的結尾,受害者的爸爸、媽媽急切想知道兇手是誰,有懸賞緝拿兇手的想法這個“關鍵點”,讓學生課后根據這個關鍵點而合理想象,運用所學的詞匯寫一份緝拿兇手的懸賞海報;學習National charities后,布置學生結合助殘日等,開展慈善義演、慈善募捐的倡議活動……
此外,也可以根據文本中的某一個句子而設計課外作業,如根據Speak up中的邀請同學家中過生日的內容,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課后至少互通一次電話;學習Could you please...?時,讓學生編寫一個幫媽媽做家務或者幫助同學學習英語的對話;學習pets,觀察自己喜歡的動物,然后對動物的形態、外貌、動作、習性等進行詳細的描寫。作業的形式也可以設計為采訪活動,如學習Teenage problems時,布置學生調查同齡人成長中的困惑。布置這一開放性的作業,重在綜合能力的運用和提升。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課后整合材料的積極性
多媒體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視聽結合,感染力強,能激活課堂氛圍。但多媒體教學局限于課前教師準備課件,課堂上教師播放幻燈片,學生是觀眾,是看客,沒有主動性。為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課前可讓學生自主、合作整合材料,制作課件,或者收集圖片,然后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出來,與大家共享,從而更加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如學習A day out的reading前,布置學生收集世紀公園的美景的圖片;學習Films單元,讓學生收集整理中外著名的電影明星、導演以及著名的電影、電視劇等;學習Natural disaster的單元時,布置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或者以走訪的形式,查詢、了解自然災害給人們帶來的危害等。把這些收集和整理的圖片、材料在課堂上交流,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綜合運用英語的
能力。
英語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以課堂活動為載體,以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以激發興趣,提高觀察、思維、想象與創新能力為目的,最終實現提高學生語言綜合能力和學習水平為終極目標,教學中,讓實踐活動成為英語教學的彩翼,助力英語教學走向高效。
參考文獻:
[1]殷秀婷.初中英語實踐活動中的行為規范研究[J].教育界,2014(35).
[2]陳小雁.初探初中英語課外實踐活動模式[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27).
?誗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