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蒼佑
摘要:校企合作是技工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對于欠發達地區來講應主動出擊,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原則,引進一批有發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業進行校企合作。積極探索建立一種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校企合作關系,并最終建立雙贏校企合作運行機制。
關鍵詞:欠發達地區;技工院校;可持續發展;校企合作
近年來,校企合作在技工教育中開展的如火如荼。技工院校的校企合作教育在理論和實踐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別是在東部沿海經濟發達省份,校企合作已經成為技工教育普遍的人才培養模式。相對而言,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學校在辦學理念和辦學能力上都和發達地區存在一定差距,在校企合作發展方面,缺少大型企業、特色產業的依托,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也有待加強,學校校企合作教育發展受到了極大制約。本文通過分析欠發達地區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探索一條適合欠發達地區開展校企合作教育的新途徑。
一、經濟欠發達地區現今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校企合作模式單一
眾所周知,校企合作的目的在于通過學校和企業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合作模式的靈活多樣,是校企合作生存發展的基石。但欠發達地區多數企業和學校的校企合作形式主要局限于工學交替結合模式及教學見習模式的層面。學校利用教育資源優勢提供員工理論方面的培訓,企業為學校學生接受職業、工作技能訓練等提供便利;或學生在校接受企業文化、職業道德操守等方面的教育,然后安排學生到相關企業實習,參與企業生產管理工作,增強學生的技能水平與社會適應能力。此種合作模式比較初級,人才培養方式也比較傳統單一,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學校在真正制定教學計劃及開設專業課程時,企業能夠參與進來或者主動提供幫助并起到實質性作用的并不多。而更深層次的合作,如“訂單式”培養模式、產學研模式等方面合作涉及甚少。
(二)技工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無法滿足企業需求
現階段,技工院校的生源參差不齊,他們到技工院校就讀,只是為了學會一門技能、畢業時能夠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不愿意再學習理論知識。在這樣一個殘酷現實面前,很多技工院校選擇了妥協,在進行教學時,一個顯著特征是重視實操,這樣就導致學生雖具備一定的專業操作技能,但就業后缺乏社會適應能力,不能很好的勝任企業工作。再有技工院校的學生普遍年齡偏小,自己沒有主見,從進入技工院校學習到選擇專業都由家長一手包辦,對自己所學專業事先沒有了解,這就造成了對未來所從事的職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完全懵懵懂懂,擇業時過于理想化,缺乏應有的吃苦耐勞精神。到企業工作后很長一段時間會感到不適,覺得與理想中的工作差距甚遠,這都直接影響到了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
(三)校企合作企業普遍追求短期經濟利益
欠發達地區技工院校校企合作主導者還是技工院校及政府部門,多數企業還是處于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特別是考慮到自己近期的經濟利益,他們多數希望政府及相關院校能為人才培養多出力,自己坐享其成就行。由于人才培養的周期長,見效慢,一名合格的熟練技術工,至少需要兩到三年的培養,這也導致很多“校企合作”中的企業一方為了快速見到經濟效益,把學生當做廉價勞動力來使用,并沒有真正按照培養模式來培養學生。
(四)大型企業參與度低
現在是技術時代,雖然現在很多企業也認識到了技工教育對企業發展的巨大推動力,但因為企業天生的逐利性,導致大型企業都不太愿意主動參與到技工教育中來。一來技工人才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工程需要花費巨大成本去做這個事情;二來即使培養出了一批技工專業人才,也要時刻擔心留不住,到最后竹籃打說一場空,這樣就造成了惡性循環,大部分企業都不喜歡自己去培養人才,而寧愿通過市場方式去“撿”現成的人才。
二、實現校企合作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和對策
(一)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
相對于傳統校企合作模式,學校作為“東道主”,提供師資、場地,簽訂合作協議,合作企業在此基礎上承擔學生部分實訓或見習階段的訓練和培養不同。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呈現完全多元化的特點,教學的師資可以根據需要,由學?;蚱髽I提供;合作的場地可以是學校教室、實訓基地也可以是公司的作業現場;主導者可以是學校教師,也可以是公司主管;教育對象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學校教師;教育的內容不僅包括知識和技能,還要包括職業素養、企業文化等軟件內容,培養目標不只停留在勝任崗位,還要考慮到學生長期發展空間的開拓。這種多元化的形式更適應公司管理上的復雜性和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更加行之有效,適應時代發展規律。
(二)設計“校企雙贏”的校企合作運行模式。
1.訂單式合作模式。
訂單式合作模式是技工院校針對企業需要,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簽訂學生就業訂單。并通過學校、企業兩個教學地點進行教學,學校畢業后直接到企業就業的一種產學結合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
2.產學研模式
欠發達地區技工院校應主動出擊,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原則,引進一批有發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業,創造理論學習結合實踐的產學研辦學模式。產學研模式是將學校和企業整合為一個整體。利用各自的優勢,分工協作共同實現一項技術創新,并積極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學校也可充分利用企業的有效資源及有利條件,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技能水平和創新精神,企業也收獲相關技術人才。最終合作雙方達到“人才共育、資源共管、責任共擔、成果共享”的雙贏效果。
(三)積極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學校和合作企業積極探索建立一種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校企合作關系,促進校企雙方合作積極性的發揮,并最終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
(四)建立合理有效的校企合作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
為保證校企合作的順利開展,必須建立開展校企合作的評價和激勵機制,制定評價標準,并形成制度,定期對校企合作進行全面的評估。爭取從制度層面保護和激發雙方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指導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
在校企合作過程中,政府需扮演好引導者和裁判員的作用,并積極制定出校企合作教育完善的獎勵措施政策,根據學校和企業對技工教育的貢獻大小,對其進行相應的政策照顧和獎勵政策。比如給予那些積極參與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企業一定程度的物質獎勵或更加優惠的稅收減免政策。
參考文獻
[1]盛國榮 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在培養高技能人才中的問題與對策[D].西北大學,2008
[2]李佳圣 中西部地方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