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偉偉
摘要:黨性修養問題既是黨建工作中的重大命題,也是伴隨黨員干部終身的課題。青年黨員有著特定的成長背景,加強黨性修養對他們來說也有著特殊的意義和要求。基于分析新時期加強青年黨員黨性修養的必要性,進而探索提出加強青年黨員黨性修養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新時期;青年黨員;黨性修養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性是黨員干部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黨性修養問題既是一個黨建工作中的重大命題,也是一個伴隨黨員干部終身的課題。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年黨員也是黨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黨性修養如何直接關系著黨和國家事業的興衰成敗。
一、新時期加強青年黨員黨性修養的意義
作為一項常抓常新的工作,加強黨性修養對于青年黨員,尤其是“80后”的年輕黨員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加強黨性修養是青年黨員的責任擔當。加強黨性修養是我黨的一項優良傳統。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伊始就非常重視黨員的黨性修養,在延安時期,毛主席就共產黨員的黨性修養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論述。劉少奇同志在1939年發表了文章《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更是系統全面地闡述了黨性修養的任務、目的、方法和基本要求等一系列的問題,對我們黨的建設工作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在我黨取得執政地位之后,黨的歷代中央領導集體都非常重視黨員的黨性修養問題,要求共產黨員不斷加強黨性修養、不斷錘煉黨性,成為“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古語有云:“士希賢,賢希圣,圣希天”。修養歷來就是圣賢安身立命、治國安邦之本。對于今天的青年黨員來說,依然需要肩負起這一歷史使命,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擔負起為國家和人民謀發展的重任。
加強黨性修養賦予青年黨員新的時代意義。黨性修養是具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的,其黨性表現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從現有的文史資料來看,黨性一詞被廣泛使用是在1941年,1941年1月發生的皖南事變給中共以沉重的一擊,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我黨看到了黨員必須要服從中央領導和中央軍委指揮的重要性。而自延安整風開始,毛澤東同志又再三強調,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一個共產黨員講黨性的最基本要求。而在今天,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講黨性指明了方向:堅強的黨性,是成為高素質領導干部的首要條件。各級領導干部要加強理論修養、加強政治修養、加強道德修養、加強紀律修養、加強作風修養。黨性原則包含著廣泛的內容,理解的角度也有所不同,但有一條從未改變,就是要與黨同心同德,以黨的整體利益為最高利益。牢記這一點,青年黨員既要繼承傳統又要按照新時期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加強黨性修養是培育青年黨員的必然要求。加強青年黨員的黨性修養能夠更好地解決黨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今天的青年黨員已經日益發展成為黨員隊伍中的中堅力量,但是在現實情況中,許多青年黨員的黨性修為與黨的要求和黨的事業的要求還相距甚遠。主要表現在利己思想、享樂思想、功利化思想和自由思想比較嚴重。在思想觀念上許多黨員沒有樹立起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缺乏對黨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掌握,不關心黨和國家的重大政策、決策,缺乏對國家、對民族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行為作風上則表現為典型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極理念,缺乏踏實的工作作風,對工作領域的業務知識研究甚少,工作中缺乏耐心、急于求成。究其原因,主要是對入黨的認識存在偏差。不同于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對黨的忠誠與信仰,許多青年黨員對于加入共產黨究竟是為了什么,究竟是要做什么認識很模糊。中國共產黨早已從革命黨轉變為了執政黨,今天的共產黨員不再需要拋頭顱灑熱血,更多是在用自身的才能和奉獻的精神來踐行一個共產黨員的理想和價值。生長在和平年代使得許多青年黨員容易忽視掉新時期對共產黨員的要求而一味地認為入黨就是帶來榮譽或是帶來工作便利的,導致入黨動機不純。不斷強調黨性修養的重要性,加強青年黨員的黨性修養,都是為了使青年黨員能夠更多地了解中國共產黨、端正入黨動,牢記青年黨員該擔負起的責任。
二、新時期加強青年黨員的黨性修養的途徑
黨員的黨性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可能自發形成,只有經過長期的黨性教育、自覺的黨性修養、不斷地黨性錘煉才能形成。對于青年黨員來說,更是如此。
古人云:“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學習型的政黨,青年黨員要加強黨性修養,勤學善思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今不斷地學習充電已經成為大多數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作為青年黨員,要認真研讀黨的經典理論著述,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黨的基本知識特別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進行系統學習和深入研究,要靜下心來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通過深入學習、系統學習真正掌握其中的精神實質和核心要義。今天的青年黨員,大多數是屬于文化素質比較高的群體,盡管如此,依然有許多黨員在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變得不再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近些年來,西化思潮的涌入使得許多青年黨員缺乏足夠辨別是非的能力,對中國共產黨還行不行、社會主義道路還走不走等問題產生了疑問;而隨著國民經濟的蓬勃發展,國人物質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開始有了多元化的發展,不少青年黨員甚至認為理想信念遠沒有物質富足來的實在,進而產生了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的錯誤思想。
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黨性修養既表現為價值觀的意識形態,表現為黨員的思想覺悟和水平,也表現為黨性踐行者的行動能力,表現為一種現實的實踐精神。作為青年黨員,要以實踐為課堂、以群眾為老師、以基層為舞臺,在不斷地干事創業中踐行黨性修養的要求。廣大青年黨員要不怕吃苦,自覺到條件艱苦、工作困難的地方去,自覺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將復雜的環境當作黨性錘煉的熔爐,將困難的工作當作增長才干的良方,為自己汲取養分。羨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青年黨員是黨和國家的未來,要增強使命意識和責任擔當,把黨性修養看作是終身的必修課,從點滴入手,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在思想上、政治上、實踐上迅速成熟起來,最終成長為一名讓黨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學習出版社,中共中央宣傳部,2014.
[2]論共產黨員的修養[M].人民出版社,劉少奇著,19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