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來
摘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之中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動腦能力,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為達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優化教學方式、教學過程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要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觀念,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積極培養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之中要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把握好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肯定和表揚學生積極學習的態度,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促進小學數學課堂的優化效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抽象、復雜的知識點轉化為具體、簡單的形式,讓學生學習起來更易掌握。不斷地促進小學數學教學優化,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優化教學;教學開展;策略;方式方法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
有些數學應用題單憑字面理解十分抽象,只憑口頭講解很難解釋清楚,而如果創設學生熟悉的有利于數學學習的思維情境,則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生活情境,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引發學生的探究情感,培養創新意識。就要求應用題的素材是學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過的、理解的,與他們的生活世界密切相關。這種呈現方式,對學生來說,具有親切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更重要的是能使他們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呈現方式也要打破以往純文字的形式,圖文并茂。這樣不僅有助于擺脫純文字的枯燥說教,而且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滲透數形結合思想,為以后的學習做好鋪墊。如“將兩個周長是8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長方形,求這個長方形的周長”這道題,就可以引導學生用紙做題中的圖形,把較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當學生清楚地“看到”兩個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圖失去2條正方形邊長時,解法自然產生。
二、精心設計內容,力求現實有趣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向學生提供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學習內容會成為學生主動觀察、實驗、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的素材。教師可以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基本模式把內容呈現出來。
例如在計算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出示(或手指著)一道題目,要求學生說出結果,這種做法可能會使一些學生心不在焉,或有些學生對題目不理解,又沒有表達的機會,因此,人云亦云。這將會打擊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只看到表面,就容易產生學生都學會了的錯覺。如果教師創設比賽的情境,讓學生一起動筆在紙上計算一下,并統一停筆。教師再與學生進行相互評講,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因為,教師要立即進行評講和核對,學生就沒有偷懶的機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統一停筆,沒有了涂改、修正的機會,可以表現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不理解:同桌之間相互檢查可以進一步驗證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和掌握的真實度;此外,互相批改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提供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機會。
三、指導學生靈活運用解題策略
有些學生的解題困難是由于沒有恰當的解題策略所致,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研究、善于歸納針對不同題型的解題策略,并對學生進行恰到好處地引導、點撥。
有些應用題,學生之所以百思不得其解,原因就在于思維定勢的影響,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轉換思考角度,讓思路清晰可辨。例如,張明期終考試語文、外語、科學的平均成績是76分,數學成績公布以后,他的平均成績提高了3分。張明的數學成績是多少分?按照常規解法,可知張明期終共考了四門功課,要求數學成績,可以用四門功課的總分減去其中三門功課的總分。由于四門功課的平均分比其中三門功課的平均分高3分,那么四門功課的平均分就是76+3=79(分),四門功課的總分為79×4=316(分),語文、外語、科學三門功課的總分為76×3=228(分),所以張明的數學成績為316-228=88(分)。如果我們轉換一個角度來考慮:假設張明數學也考了76分,這樣四門功課的平均分仍然是76分。但實際四門功課的平均分比其中三門功課的平均分高出的成績正好分給每一科,使每一科各增加了3分。這樣共多出了3×4=12(分)。思路清晰了,問題也就解決了,我們就能很快地算出張明的數學成績是76+3×4=88(分)。
四、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的策略
在課堂學習中,合作小組常常表現出不善于合作的狀況。一次,筆者在執教老師請學生小組合作時觀察到以下現象:有的學生托著下巴冷眼旁觀,有的學生溜到別的小組,有的東張西望,所以,教師在平時要采取策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1)鼓勵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都能積極的相互支持和配合,進行有效的溝通,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清楚的理解對方的想法與觀點,積極承擔自己扮演的角色。對那些內向的、怕羞、不敢說的學生要多加鼓勵和點撥。(2)指導學生學會傾聽。傾聽,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就有困難了。首先,要樹立傾聽的意識。教師應該告訴孩子們:如果你想得到別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別人,而傾聽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種方式。其次,當眾口頭稱贊那些愿意認真傾聽他人的學生,建立起榜樣。最后,評一評哪些學生學會了傾聽。(3)達成共識。讓學生對組內的認知沖突進行有效解決,從而解決問題,理解知識,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彼此信任。
參考文獻:
【1】王秀琴.《小學數學如何實現教學方法創新》,《新課程·小學》,2013年12期
【2】李培.《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商情》,2011年12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