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劍波
摘 要:隨著我國新的教育觀念的不斷推行,體育教學在整體教學的地位不斷凸顯出來,這樣也促使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進行更新。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素質全面發展,不僅有良好的學習成績,還需要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滿足時代的要求。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加入對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這樣也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主要通過對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如何滲入學生心理素質教育進行闡述,然后進一步討論如何才能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希望對各位教師在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所啟示。
關鍵詞:初中體育;心理健康;鍛煉
在新課程改革要求下,初中階段已經不單純以提升學生學習成績為主,還需要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康,打造獨立的人格,對學生成長是非常重要的時期。尤其是現在社會要求心理素質極強的人才,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刻不容緩,而在教學活動中來實現這一目標不失為最佳的方式方法。體育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在進行改革之后不僅能達到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同時還能給學生更多機會來鍛煉心理素質,所以,初中體育教師必須意識到如何才能把正常的體育課程同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升相結合,本文也主要圍繞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一、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環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每個學生由于生活環境等因素導致了個體差異性,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尊重學生存在的差異性,然后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鍛煉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鍛煉體魄,同時也能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改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首先,教師要找到學生興趣點,通過對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來讓學生在游戲中展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形成自信心,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能力。其次,教師也應該根據時代要求進行教學模式的轉變,將傳統“大幫哄”轉變成小組合作的方法,通過把一班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小組與小組之間可以通過競賽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體育活動積極性,而小組成員之間也會加強交流與合作,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二、激勵教育,鍛煉學生心理素質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經過小學階段的學習理解能力已經有了非常大的進步,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心理素質還比較欠缺,由于自己也有了一些情緒,所以不能快速融入大環境中,這樣的特點也就阻礙了初中生的進步和發展。而體育課程這樣活動性非常強的學科,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采取激勵教育方法,對學生的意志品質進行磨礪,這樣才能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三、營造比賽氛圍,磨煉學生意志
雖然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但是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一遇到情況就會影響正常的思維,即使有再高的水平也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學生不可避免地面臨考試,如果心理素質不過關,在考試過程中發生緊張等情況,即使平時學習再努力、再優秀,也無法在考試中發揮自己的真實水平,結果不盡如人意。所以,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是非常重要的。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盡可能多給學生安排比賽項目,讓學生可以不斷通過比賽來鍛煉自己的心理素質,以期達到最佳水平。
四、在貫徹落實新課改要求的基礎上,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固有頑疾
在應試教育中,考試結果就是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最佳說明,從而忽視了對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鍛煉,這樣對學生反倒是一種傷害,所以,教師一定要對學生教育方式進行重視,加強對中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現在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社會,要想獲得成功,鍛煉心理素質是必然的,而這也是現階段教育中的缺失。所以,在新課程改革要求下,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正視應試教育對學生的弊端,把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穿插在課程教育中,打破傳統教育體制對學生的傷害,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以后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棟梁之才。不僅如此,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的培養也是學生以后成長的堅實基礎,讓學生可以身心健康,不斷進步。
五、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嘗試多種教學激勵法
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處就在于能夠重新定位教師與學生的角色,給學生更多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可以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實現自己的想法,這也是鍛煉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方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初中學生的心理素質可以通過競爭、合作、交流等方式來不斷磨煉,而體育課程還能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如果體育教師利用好課程,做好課程設計,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體育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對學生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所以,體育教師應該做好課程設計,不斷促進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升,使學生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陸建坤.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J].中國校外教育,2016(31).
[2]代峰.淺談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J].學園,2013(8).
?誗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