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助產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傳統的實踐教學只注重簡單的技能操作及訓練,已不能適應現代化醫院對助產士的要求。為使教學過程與實際工作過程更好對接,我們建立了助產專業模擬產房綜合實訓室,對實驗組采用標準化模擬病人、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再現產房實際工作環境,按照助產士的主要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進行實踐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教學。實訓結束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由學校統一組織畢業綜合能力考核。對兩組考核成績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實驗組成績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這種實踐教學方式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助產專業 模擬產房綜合實訓室 職業教育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2-0168-02
助產專業在我國繼續教育體系中從屬于護理專業,沒有自身的專業體系,也缺乏明確的專業定位,發展遠遠落后于國際水平。專業教育的落后導致助產士嚴重不足。我國助產士與生育婦女比例僅為1:4000,遠低于發達國家的1:1000[1]。全球缺70萬助產士,我國缺乏30萬左右。我國剖宮產率在2010年已達46.2%,是迄今文獻報告中剖宮產率最高的國家[2],近幾年某些城市的剖宮產率已達到60%以上,遠超世界衛生組織所設的15%的警戒線。剖宮產率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是助產士匱乏[3]。培養大批綜合能力強,能獨立處理低危妊娠正常分娩的助產士是職業院校義不容辭的責任。
實踐教學是實現助產士培養目標的關鍵環節,為使教學過程與實際工作過程更好對接,我們按照國家規定的一級產房和待產室的基本設備要求,建立了助產專業模擬產房綜合實訓室,設立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在模擬產房綜合實訓室下進行“仿真”實踐;對照組的實踐設備同實驗組,但采用傳統教師講授后學生操作的教學模式。實踐結束后比較兩組的教學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級助產專業學生342名作為研究對象,按學號單雙號分組,單號為實驗組(171名),雙號為對照組(171名)。兩組均為女生,年齡16~19歲,平均年齡(17.66±0.69)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授課教師均具備助產專業“雙師型”教師資格。教材采用《護理實踐教材·婦產科護理分冊》。兩組教學內容、實踐設備一致,實踐結束后的理論、實踐考核的內容與評分標準一致。
2.方法
(1)對照組
對照組按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實踐教學,教師對相關教學模型予以針對性操作演示,對每項技能的物品準備、操作步驟、禁忌證、適應證以及注意事項予以講解,然后分組練習。
(2)實驗組
實驗組采用標準化模擬病人[4]、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擬產房實際工作環境,讓學生互為助產士和產婦進行互動式訓練。學生從與產婦溝通、把握產婦心理開始,到對模擬產婦進行觀察、評估、實施正常分娩的接生及產后觀察等一系列技能操作都在高“仿真”條件下進行。標準化病人由教師挑選并培訓部分學生扮演。
3.結果評價
兩組學生實習前均接受學校統一組織的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理論與實踐考核成績滿分均為100分,考核評分過程采雙盲法。
4.數據處理
兩組學生的成績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3.討論
導致近年來我國剖宮產率持續上升的最根本原因是助產士匱乏,培養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助產士是職業院校義不容辭的責任,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是教學中的關鍵問題。我們在添置相關實訓設備,建立模擬產房綜合實訓室的基礎上,讓實驗組學生進行互動式高仿真訓練,突破僅限于感性認識、技能訓練的舊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實驗室建設是助產專業實驗教學的重要平臺,設備簡陋無疑會影響到實驗教學質量。職業院校應加大實踐教學經費投入,確保實踐教學環節的有序進行。我們適當添購了現代化的多種醫學模型,如胚胎發育模型、新生兒模型以及產前檢查孕婦腹部四步觸診仿真模型、孕婦難產仿真模型、婦科檢查的相關訓練仿真模型等。通過這些仿真模型和場景模擬,學生的訓練過程中可以高效對接工作過程。
參考文獻:
[1] 簡雅娟,趙平,甘西西.助產專業建設與發展的現狀與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9):833-834
[2] 李雷邊.擇期剖宮產與新生兒結局[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1,14(1):24
[3] 龐汝彥.我國助產行業的現狀和發展[J]. 中華護理教育, 2010, 07(7):293-295.
[4] 張林香.標準化病人在助產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衛生職業教育, 2017, 35(3):102-103.
作者簡介:張希希(1976.2-),女,漢族,福建三明人,漢族,學士,婦產科執業醫師,研究方向:婦產科實訓教學。
項目資助:本課題受2015年度江西省中等職業學校省級教育教學重點課題資助 項目編號:JXZJJG-15-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