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摘 要:新課程下,注重在繼續發揮傳統教學媒體優勢的過程中,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融入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已非常普遍。在教學過程中整合信息技術手段可以豐富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效率,對教學的促進作用有比較大的優勢,因此加快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結合模式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提升課堂效率來提升學生的學科成績。
關鍵詞:信息技術;歷史;高效課堂
初中歷史大多講述一些歷史事件,需要記憶的細節較多,如果教師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勢必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他們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就會降低,學習成績會慢慢下滑,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鋪墊講授,會收到耳目一新的效果。
一、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生學習的主動性偏差,大多數是憑自己的興趣愛好來學習,加上初中歷史在中考中的地位不是很重要,導致很多學生比較忽略歷史學習,因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初中歷史學習來說意義深遠。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有趣的情境,讓索然無味的課堂充滿生機,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運用信息技術,做好課堂有效導入,激發學生參與熱情
一堂高效的課堂,離不開有效的課堂導入。運用信息技術,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設計好課堂導入情景,將學生引進去,讓學生感受歷史發生的過程,提高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
歷史是發生在過去的事情,對于學生來說,感覺比較遙遠,比較陌生,僅憑教師口頭敘述,學生很難想象或接受歷史知識。信息技術可以將歷史知識利用圖、文、聲、像等呈現出來,創設歷史情境,將一些歷史現象更直觀更形象地擺在學生面前,這樣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儲存,從而很好地激發學生對學習對象的興趣,進而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如在上《抗日戰爭》這節課時,可以通過視頻來引入本節課,通過一個個鮮活的實例來展現當時的戰斗場面,對學生心靈形成一定的震撼,從而激發學生往下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讓他們銘記歷史的同時還能有效掌握課文重難點。
三、運用信息技術,開拓知識渠道,突破教學難點
一節課的課堂效率怎樣,關鍵是看教師能否有效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看學生能否有效理解和消化這些難點知識,這是衡量一位教師能力的重要依據。初中歷史中有些知識比較抽象復雜、空間概念強,學生難以理解和想象,老師也難以用語言表達清楚。運用信息技術視頻資料幫助學生了解相關事件的背景,開拓學生學習知識的渠道,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共同作用以強化感知,再結合教師的講解,就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模糊為清晰。
如在上《解放戰爭》這節內容時,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播放影片給學生看,一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二來可以緊扣課文重點,三來能起到震撼學生心靈的作用。
四、通過信息技術來有效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提升他們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是教學的最終目標,也是對社會發展趨勢的認識,說到底就是一種獨立性和創造性的培養。傳統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削弱,只是被動地接受,不能有效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而教師也只是一味地講,沒有過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信息反饋。隨著課堂教學的不斷改進與變革,也為了更好地營造課堂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生參與課堂的方式,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需要教師改變教學觀念,通過課堂來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學生有了學習的主動性,他們就會產生一種學習的責任感,這就是一種獨立性。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課堂效率,這就是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優勢體現。
總之,高中新課程改革以來,歷史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更加強調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通過信息技術與高中歷史學科教學的整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教育教學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為了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結合信息技術的優勢,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添上更輝煌的一筆。
參考文獻:
[1]李銘.提高初中歷史教學實效性的探索[J].文教資料,2014(14).
[2]張曉明.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學科的有效融合[J].文理導航,2015(23).
[3]孟廣鎧.探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之路[J].中學教學參考,2014(18).
?誗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