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華
摘 要: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中,新的思潮和觀點不斷涌現,其中影響較大的,一是素質教育的口號,二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然而,素質教育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如何落到實處,便于操作,易于實施呢?2014年4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長期從事初中數學教學,認為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要通過學科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來具體實施.具體途徑是:設計貼近實際“為”學生;局部訓練“助”學生;活動走進課堂“促”學生;評價回歸主體“育”學生.實踐表明,實驗是成功的.
關鍵詞:學習素養;提升策略;為助促育
一、數學核心素養的闡釋和提升依據
20世紀60年代以來,以“雙基教學”(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和基本能力的培養)為特征的我國數學教學理論體系逐漸形成,在重視“雙基教學”的口號下,之后出現了“三基教學”(增加“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和“四基教學”(再增加一項“基本活動經驗”),目的是在繼承雙基教學傳統的基礎上,進一步適應和體現時代的要求.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中,圍繞“素質教育”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這兩個主題,教育工作者不斷進行了探索實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推動了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然而,如何把“素質教育”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兩個較為宏觀的概念落實到平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意見》給出了明確的實施方向.在《意見》中提出:要求統籌各方面的力量,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把對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總體要求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關內容細化,研究制定各學段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體系.就數學學科而言,研究表明,數學核心素養包含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六個方面.對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意見》中提出:要通過學科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來具體實施.由此可見,數學學科教學活動是數學學科素養培養的主要途徑,教師在學科的課堂教學中,應把學生學習素養的提升放在首要位置.
對數學課堂教學來說,筆者認為在教學之后,不僅要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技能,而且還應該在啟迪思維、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方面也獲得相應的發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所以教師的全部教學工作都是為了學生的學,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師要為學生學習素養的提升而開展教學改革、教學研究和撰寫教學總結或教學論文,即為學而教、為教而研、為提高而寫.
二、提升學生學習素養的策略和實踐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和提升學生學習素養理念的指引下,筆者深入開展提升學生學習素養的課堂教學有效策略和實踐探究工作,從提升學生學習素養教學準備策略、課堂實施策略和教育評價策略三大塊全面協調進行.幾年課題研究的實踐體會概括起來就是“為、助、促、育”四個字,即設計貼近實際“為”學生、局部訓練“助”學生、活動走進課堂“促”學生、評價回歸主體“育”學生.
(一)設計貼近實際“為”學生,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計貼近實際”有兩層意思:一是指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二是指設計應從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有效的學習活動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表示點的坐標,可設計如下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案例1:學校召開的三年級家長會中,小明同學作為負責安排家長座位小組的組長,為了讓到會的家長能準確找到自己的座位,打算給每位到會的家長派一張座位票,小組的其他同學給出了如下設計座位票信息的方式:
方式1:座位票上標示了行數(如第3行)
方式2:座位票上標示了座位數(如第5位)
方式3:座位票上同時標示了行數和座位數
(如第2行第6位)
問題1:作為組長的小明應選擇哪種設計方式,才能使每位到會的家長準確找到自己要坐的唯一座位,請你幫小明同學作出正確的選擇,并在右圖試一試,能否找到上面的三個設計方式列舉的位置是否唯一.
問題2:如果把“第2行第6位”改為“第6行第2位”, 它們表示的座位是否為同一個?
問題3:如果把“第2行第6位”用數學符號記為“(2,6)”,看誰能在右圖中準確標出這幾點的位置:A(2,3);B(2,-1);C(-3,3);D(-4,-2);E(-5,-3).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數學是一門魅力與枯燥同時存在的學科,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文學大師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數學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由此可見:“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煥發學生求知欲、促進學生勤奮學習的催化劑.”上面的例子通過設計學生熟悉而又可適合每個學生可想、可做、易理解的生活實例,讓學生在個人獨立思考、生生和師生的合作交流、質疑中,經歷知識的發生、發現過程,學生不但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更能讓學生在有效的學習活動中掌握知識的本質.
(二)局部訓練“助”學生,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提升學生學習素養希望在每一位學生,成功在每一節課堂.筆者強調課堂上,在完成新知識的學習后,為了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新知識,按照“切近原理”,降低起點,設置局部訓練助學生.使例題的呈現、練習的安排形成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層次分明的階梯式局部訓練題組,讓學生自己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努力實現每位學生(無論學困生、中等生還是尖子生)都有收獲或發展.
案例2:在學習解分式方程時,筆者設置了形如下面的兩個題組(可設計5至8小題)進行新知識局部訓練.
題組(一)選一選
通過這樣設計,既突出本節的難點,又達到分散難點,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階梯式局部訓練中,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知識的本質和關鍵.在局部訓練基礎上,接著再進行解分式方程的整體循環,學生在課堂學習上不斷獲得成功,更是提升學生學習素養的有效“催化劑”,是學生不斷進步的強有力保證.
(三)活動走進課堂“促”學生
(四)評價回歸主體“育”學生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升學生學習素養,實施有效教學評價策略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客觀、全面地評價之外,重要的一點是用發展的觀點評價學生以及把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幫助學生在發展性評價中得到發展.教師恰到好處地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就是其中的一種有效途徑.例如:教師在學生練習時巡堂指導,特別在發現學困生的成功之處加以表揚鼓勵,能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恢復學習自信心.教師留心發現學生思維受阻的時候給予恰到好處的點撥,能最有效地幫助學生思維更上一層樓……總之,教師通過運用發展評價,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幫助學生走向成功,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素養的不斷提升.
“教學即研究,教師就是課題的研究者.”提升學生學習素養的課題研究是一個值得廣大數學教師以畢生精力和時間投入的研究.筆者的研究雖已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仍需要進一步深入開展.“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