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娉
摘 要:小學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難點內容之一,有效的小學數學學習能夠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為學生之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效果不理想,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結合小學數學特點,以人教版小學數學為例具體分析怎樣開展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特點;教學影響
在現階段,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對于學生來講存在一定的難度,不利于學生數學學習的全面發展。想要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需要相關人員在對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小學數學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從而在本質上解決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的小學數學學習。
一、小學數學學習特點
第一,抽象性和形象性。從學科屬性上看,小學數學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和抽象性。小學生的認知心理和知識結構發展不完善,對一些抽象知識理解困難。而數學學習在本質上就是邏輯概念和思維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怎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是教師教學的難點。第二,循序漸進性。從學生特點上看,數學學習是一個漸進性的過程,但數學的學習又是一個系統化的學習過程,比如,混合運算的學習需要在整數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同時,小學數學的學習也是一個由簡到繁、由表到里的過程。第三,邏輯性、階段性、連貫性。從教學特點上看,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具有邏輯性和抽象性的特點,小學教學方法則需要選擇適合學生的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具備探索求知精神,在理解數學教材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學習。
二、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
(一)加強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定位是夯實基礎、提升興趣,為此,在小學生剛剛接觸數學知識的時候,教師需要將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充分結合,在了解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認知、學習規律的基礎上著重采取措施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比例的意義”一課的時候,在教學設計上,教師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組成比例,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將四個數分成兩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認識到有兩種分組方式,一種是將小數和小數組合在一起,將大數和大數組合在一起。另外一種是將較小和較大的數組合在一起,其他的數組合在一起。在組織思考和學習的過程中提升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增加了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知識的渴望。
(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
小學數學學習是多樣的,獲取數學知識的途徑也有很多。其中,學生獲取數學知識最主要的方式是在課堂上獲取。為了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教師在進行數學知識傳授的時候要進一步注重對學生探索精神的挖掘和培養,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比如,在進行小學人教版“圓周長計算公式”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率先提出問題,讓學生緊緊圍繞圓形花壇轉一圈是多少米來進行計算,并引導學生自主推算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這種教育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而且能夠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知識形成的過程,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在學生產生數學學習興趣之后,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幾個大小不同的圓,對圓的直徑進行明確,引導學生利用準備好的線圈來測量出圓的周長,在和之前所學知識對比分析的基礎上學生總結出圓的周長一般是圓直徑三倍左右的結論,進而推論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不僅提升了自己的數學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知識形成的過程,實現對數學知識的主動學習。
(三)加強實踐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有重點、有策略地開展教學,在重難點知識的講解中引導學生有策略、有順序地進行數學學習。比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找次品”的學習中,教師要結合教學重難點內容來進行情景教學設計,注重數學知識的形成和內化掌握,在學習中提升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生比較容易犯的錯誤,教師需要注重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及時分析和及時解決,在問題的發現和解決過程中反省自己的授課問題,創新教師數學教學方式。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深入進行下,小學數學教學要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小學數學教師則需要在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的基礎上有效開展數學教學,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從而通過小學數學教學更好地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素養。
參考文獻:
[1]李佳唯.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J].新課程(上),2016(1):152.
[2]張宇.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J].新課程(小學),2016(3):271.
[3]潘藝堅.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分析[J].文理導航(下旬),2016(7):44.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