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宜
摘 要:初中階段開設歷史這門課程,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唯物史觀,辯證地看待我國歷史的發展進程和歷史人物的是非對錯,學好歷史不但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也能促進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熱愛。由于學生在初中階段首次接觸歷史這門學科,因此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是十分必要的,興趣可以增加學生的求知欲望,加深對歷史學科的印象。學好歷史,不僅可以博古通今,通文達藝,拓寬知識視野,更能通過借鑒先人優秀成果來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教師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初中歷史;學習興趣;策略分析
由于歷史這門學科的特殊性,對學生的基礎學習水平要求不像數學、英語那樣高,許多知識內容學生可以自主學習,只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重知識的逐步積累就能學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并不高,也不會花時間在他們所謂的“枯燥繁瑣”課程上,要么就是在歷史課上學習其他文化課,因此,為了讓學生認識到學好歷史的重要性,關鍵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熱愛歷史的熱情,歷史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被歷史的魅力所吸引,從而真正學好歷史。
一、初中歷史教學的意義
學史可以使人明智。作為中國人,我們要熟知歷史的博大精深,為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而自豪,歷史為學校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學習歷史,可以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熱愛,因此,學校要合理安排歷史這門課程,教師要認真講授歷史這門課程,學生要努力學習歷史這門課程,通過學習歷史進一步了解我國文化底蘊和基本國情,在學習過程中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深刻理解作為中華兒女的民族使命,樹立振興中華的遠大理想和實現社會價值的偉大
抱負。
二、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
由于歷史這門學科在中考中占分比例較低甚至沒有考核,導致許多初中學校忽視歷史課的重要性,每周只安排一節課,還經常被數學或者語文課代替,這也是學生不愿意主動學習歷史的一個重要原因,傳統教授歷史的方法往往是教師給學生畫重點,學生臨考前背重點,這種機械式的教育方式只是讓學生短時記憶并快速忘掉,阻礙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這種古板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極其不利。
三、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分析
1.建立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要想讓學生對歷史課感興趣,教師要創造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環境,盡可能地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平等互信的學習氛圍,只有擁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才能夠放松下來積極配合老師開展下一步教學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并積極向正確的方向引導,特別是歷史老師與學生接觸的機會并不多,更要充分利用師生在一起的時間去建立友好關系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準備。
2.關心愛護學生的身心健康
教師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既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又要關愛學生的身心健康;既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又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培養。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在課堂上讓學生盡情發揮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熱愛歷史這門課程。
3.教師要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歷史是博大精深的,因此作為一名歷史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功底,更要有一顆“活到老,學到老”的誠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帶動學生,在歷史課堂上與學生共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與學生共同進步。
4.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
隨著科技的發展,供教師選擇的教學手段也越來越豐富,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教師要具備多樣化的教學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特別是在初中歷史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制作PPT、查找歷史文獻、觀看紀錄片或者參觀歷史博物館等方式來引發學生對歷史課的好奇。例如:在學習《西安事變》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組織學生觀看這部電影,通過聲音和畫面來刺激學生的感官,大膽突破傳統教學只依靠書本學習的限制,實現現代化教學,并在觀看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觀影后的心得體會,這種課程導入的方式會讓學生對西安事變有初步的印象,為接下來的深入探究奠定基礎,有助于學生主動學習歷史知識、自主探索歷史發展歷程,感受歷史的
魅力。
“興趣是吸引學生熱愛學習的催化劑。”一旦人對一件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積極主動探索,被歷史人物和事件所吸引,會對歷史充滿學習熱情。初中的歷史教學大綱,是讓學生認識歷史的真相,了解我國的歷史發展進程,學習歷史不僅是學生的人生必修課,也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唯物史觀,讓學生正視歷史事實,正確看待歷史人物,接受歷史帶給學生心靈的洗滌。
參考文獻:
邱聰偉.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知識的合理運用[J].學周刊,2014(31).
?誗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