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翠
摘 要:分組教學即將課堂中的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教師以每個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讓成績優異的學生主動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同時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但分組學習在實踐中需要教師更為重視觀察每個小組的情況,每個學生的發展,以防出現被孤立的學生或是難以融入集體的學生,從而實現整個班級的集體進步。
關鍵詞:分組教學;小學數學;教學
小學數學是學生認識數學知識的第一步,也是學生把生活和數學知識結合起來的第一步。所以讓學生理解并能熟練運用數學知識尤為重要,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教學方法的不斷研發中我們衍生出分組教學方法,而這種教學方法的優勢在實踐中不斷顯現出來。
一、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實現分組學習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積極性
數學理論知識本是枯燥乏味的,但若將其融入生活就會變得十分有趣。但不是每個學生都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聯想能力,而分組學習的意義就在于此。一個學生覺得加減法無趣,但若是兩個學生一起研究加減法,就會從獨自研究數學理論變成互相講解,而在講解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斷提升,學生在互相討論的過程中會將對方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融合起來,最后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討論的過程往往都是有趣而激烈的。這種使人興奮的感覺會促使學生思考,使學生更愿意深入理解從而繼續和別人進行討論,以使自己的知識得到升華。分組學習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人的大腦只會越用越活。學生在互相討論、思路飛轉的時候往往會有一些創新的點子,或是一些獨特的理論。而這些創新的思維都會促進學生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數學知識,更愿意去研究數學理論。
(二)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
小學生大多年齡在10歲左右,每個孩子在家中都深受寵愛,所以在小組內協作時,摩擦是必不可少的。但正是在團隊的不斷磨合中,學生能夠懂得孤立別人會被厭惡,尊重他人也會受到尊重,只有團隊里的人團結協作,才能夠在學到知識的同時收獲友誼。而這些領悟會伴隨學生的一生,在學生之后的學習中、工作中、為人處世中派上用場。
二、分組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合理布置小組成員,平均每個小組的實力
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優勢和短板。有的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較差,有的學生則十分擅長算數和數學應用。所以教師在分配小組時應注意每個小組學生的學習能力如何,盡量將學習優異和數學能力較差的學生安排在一起。不能把學習優異的學生都放一個組里,學習較差的學生都放一個組里,造成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局面。這樣不僅導致學習較差的學生聚在一起變本加厲,還會使分組教學失去意義。教師應使每個小組的水平相當,這樣也能使每個學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多組織小組間的數學競賽
每一堂課的后一階段,學生容易出現精神不集中、開小差的現象。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的后階段,組織各小組競賽。每個小組的學生自己排號,比如組內有5個人,就根據推選依次排出1~5號,每次比賽出賽一人。然后教師出題。出題可分口答題和筆答題。口答題可以提問圖形題。老師畫出一個圖形,學生搶答。哪一組學生先回答出來就給該小組加一分。最后結算每個小組的總成績。總成績最高的給該小組每個學生一個獎勵。而筆答即教師在黑板上出題,教師可以出5道加減法算術題,讓每個小組上黑板做。哪個小組做的速度最快,準確率最高,就給該小組加一分。小組數學競賽的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和積極性,更給學生帶來了榮譽感和自豪感。當學生為自己的小組爭奪到一分時,內心一定很驕傲。而其他失敗的小組也會再接再厲,上課聽講更加認真。
(三)教師認真巡查,關注每個小組的進展
學生聚在一起難免出現聊天或者打鬧行為,這時教師的監管職責尤為重要。教師不僅要教學生數學知識,更要在課堂講解過程中巡查學生是否認真聽講或是討論課堂講解的知識,而不是在閑聊天或是打鬧。比如,在課堂上學生討論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應合理干預,走下講臺與每個小組都探討一小會兒。或是問問學生討論的內容,或是問問學生小組成員出場的分配。小學生由于心智水平能力較低,很難一下就掌握分組教學的學習方法。所以需要教師及時關注,進行正確指導。
總之,分組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著巨大優勢,其在提高了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促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分組教學也為我國的教育教學方式提供了一個好的方向,促進了我國教學方式的發展,為我國文化教育做出了貢獻。
參考文獻:
[1]鄭少芳.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J].新課程學習(上),2013.
[2]馬騰飛.對于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深入探討[J].學周刊,2012.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