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翠
摘 要:在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劇的今天,英語備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只有真正突破啞巴式英語的桎梏和不足,才能夠為我國培養更多的國際人才。作為我國英語教學體系中的基礎,小學英語教學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意義重大,對此立足于我國小學英語教學的實質情況,對該學科的教學特點以及教學實踐中所面臨的各類挑戰進行相關的分析和研究,以期為實現我國英語教學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特點;挑戰分析
在英語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小學英語教學能夠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老師需要注重英語教學方法的革新和創造,不斷地挖掘學生的潛能,立足于英語教學的實質特點對學生的心理和興趣進行深入的分析,實現英語教學與學生個人興趣之間的緊密結合,保障學生能夠進行主動的參與和實踐,更好地掌握英語學習的精髓和內涵。英語老師需要積極地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一、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特點
在小學英語教學之前,老師首先需要了解各學科教學的整體思路,提煉出其中的基本特點和相關的內涵,注重對學生求知心理的培養和提升,通過對教學多元化和多樣性特點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來更好地實現素質教育的大力落實。在初次接觸英語的過程中,學生的基礎處于同一水平,個人對英語的了解相對較少,老師需要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進行研究,將游戲教學情境式的教學相結合,鼓勵學生進行主動的分析和實踐。比如在講授不同的單詞時,老師需要以提高學生的記憶力為依據,通過字母模板的形式來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鼓勵學生進行相互競賽和比拼,要求學生進行主動的分析,大膽地表達個人的意見和看法。為了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證學生真正能做到互相進步和互相幫助,老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參與情況,將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學生心理的把握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尤為關鍵,只有真正地了解教學實踐的基本特點,分析學生的興趣所在,才能夠保障英語教學的針對性和科學性。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意義重大,老師需要保障學生心理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注重多元化講課方式的有效應用和組合,更好地突破傳統應試教育的桎梏,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真正實現學生與老師的共同發展和共同成長。
二、小學英語課中面臨的挑戰
在推動改革開放的過程之中,我國的綜合實力有了極大的提升,同時我國教育界開始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促進英語教學實踐和改革,現有的小學英語教學開始朝著越來越穩定的方向發展。但是,與其他學科相比,英語教學所涉及的內容和形式相對比較復雜,因為老師面臨著較重的教學壓力,學生的學習效率不容樂觀,該學科的實踐困難重重。
首先,學生過多,專業英語老師較少,極少有老師能夠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同時,現有的英語老師個人的專業素質相對較差,難以真正掌握英語教學的核心要求,無法保障整個英語教學的全局掌控,最終導致實際的教學比例嚴重失調,直接限制了英語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和提升。其次,在現有的英語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英語課時比例設置不符合素質教育落實的實質要求,大部分的英語授課內容比較繁雜,即使有老師能夠抓住上課時間積極地將內容傳授給學生,但是每一本書的授課任務相對比較重,老師無法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保證學習進度,同時學生也感覺非常的吃力,存在著消極應付惡現象,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學生無法真正地了解英語學習的內涵和精髓,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
三、面對英語挑戰的解決策略
結合上文的相關分析不難發現,小學英語教學存在諸多的困難和障礙,老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記憶力和知識接受能力,以現有的知識點為依據,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水平為目的,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理解力和記憶力。比如在上課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積極地將多媒體技術融入課前教學,不斷地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將視頻、音頻的播放與圖片的展示相結合,彌補學生想象力和邏輯思維判斷力上的不足。
在上課時老師需要繼續提供給學生更多動手實踐的機會,通過小組教學和情境式教學的形式鼓勵學生進行主動參與。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說,老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由組合,采取交叉座位的形式,讓不同的學生實現水平交叉,老師在學習實踐時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真正能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英語教學服務。
針對英語課時不足這一現象,老師需要抓住課堂的重點和核心,明確課堂教學的相關任務和具體的要求,把握好教學的尺度和難度,以學生容易理解的問題為著眼點,更好地實現與學生的親密互動。
總之,小學英語教學的特點相對比較明顯,老師需要立足于該學科教學的實質情況有效應對教學實踐中所面臨的挑戰,真正地實現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鼓勵學生進行主動的參與。
參考文獻:
[1]劉道義.小學英語教學特點與小學英語課面臨的挑戰[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1(7):36-38.
[2]吳欣.我國小學英語課程與教學改革發展的回顧與反思[J].課程·教材·教法,2011(4):70-77.
[3]金璟.教師激勵性口頭評價對學生課堂參與的影響:基于蘭州市某小學高年級英語課堂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