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而批判性思維是組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思維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批判性閱讀作為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將批判性閱讀與課堂的教學和諧融合、推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提高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直探索的課題。本文從合理運用教學資源,激發學生批判性閱讀的興趣;巧妙營造課堂氛圍,培養學生批判性閱讀的習慣;善于設置教學內容,提高學生批判性閱讀的能力三個方面淺析批判性閱讀與高中英語課堂的和諧融合。
關鍵詞:思維品質;批判性閱讀;英語;課堂
一、 引言
高中時期是學生英語學習生涯中的重要階段,而英語閱讀是學生學習英語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在高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重視閱讀教學的重要作用,通過讓學生閱讀能力的不斷提高,以此來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綜合英語水平。批判性閱讀即是讓學生的閱讀過程由單純的通讀文章以及理解其中的字詞句,變成在文章的閱讀過程中不斷地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對問題的綜合分析與假設,清楚地明白文章的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圖的一種閱讀方式。
二、 合理運用教學資源,激發學生批判性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讓批判性閱讀與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和諧融合首要任務就是通過合理運用教學資源,來激發學生批判性閱讀的興趣。不可否認,人都是有惰性的,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學生被動地接受所要學習的知識,無形中就助長了學生的這種惰性。而批判性閱讀,需要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方式去不斷提出問題,這是扼殺學生的惰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興趣是一切的動力源泉,而合理運用教學資源是激發學生興趣的主要方式。例如在教學“Wildlife protection”中的Reading部分的教學中,其思維意識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深入了解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樹立保護野生動物重要性的意識,思考動物保護的多種方式,而這些東西不是人為強加給學生的道德標準,而是應該讓學生自我反思,從而在生活中實踐。因此筆者設計了如下幾個教學環節:
首先在Warming up部分,利用野生動物自由和諧生存和被人類亂捕濫殺,買賣交易的圖片進行對比,讓學生感受到一定的震撼。接下來在閱讀的部分學生就更容易體會文章中的故事。在讀后的活動中,設計一個討論環節To discuss what is the advantages of keeping the biodiversity,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體會自然與生物多樣性。在之后的作業環節,請學生利用周末觀看電影《可可西里》,在下一節的教學中進行相關話題的探討。通過整個環節的設計及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去思考,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我們強加給他的東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閱讀中來,并在閱讀中批判反思自身乃至人類的行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引進合適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對批判性的閱讀文章產生濃厚的興趣,讓批判性閱讀與課堂教學和諧融合。
三、 巧妙營造課堂氛圍,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習慣
活躍的課堂氛圍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的開展意義重大。只有讓學生置身于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才能使在教學過程中占主體地位的學生用心學習,甚至喜歡學習。批判性閱讀與課堂教學和諧結合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第一點,讓學生的學習過程由聽老師講解轉化為學生相互討論學習。多年的教學經驗表明,傳統的教師講授性教學課堂氛圍太過死板,往往教師在講臺上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在下面聽的昏昏欲睡。批判性閱讀的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小組間的討論等學習方式,學生完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談論的過程中學生各抒己見,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可以使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對文章的問題及假設,同學之間相互討論來解決。第二點,讓課堂教學不僅限于在教室展開。教室是上課的主要場所,但不是唯一場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我們可以使用一些現代化的手段如微博微信等參與話題討論互動,可以署名同時也可以匿名,有時會激發學生產生不一樣的火花。
四、 善于設置教學內容,提高學生批判性閱讀的能力
閱讀的過程也是學生從中獲取信息的過程。對于提高學生批判性閱讀能力而言,善于設置教學內容至關重要,教學內容選擇的好壞程度,直接關系到整堂課的教學效果。批判性閱讀的教學內容的選擇,旨在通過閱讀豐富學生的視野,并且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要靜心選擇閱讀內容,可以從地理風光、禮儀習俗以及愛情、友情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去選擇,可以使用課本內容,同時也可以使用課外內容。例如在教學“Friendship”一節時,這篇閱讀的背景是一個叫Anne的猶太人小女孩全家人因戰爭不得不躲了兩年零一個月。在這一段時間內小女孩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對于友誼的詮釋。“Friendship”一個對于高中生而言可以有無限話題去談論的課題,在清楚文章背景的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提出關于文章的主題、作者、故事發生的地點、故事發生的時間,故事中的主人公等基本的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基本問題去展開文章的初步閱讀。接下來便要進行深層地閱讀,關于這篇文章的閱讀,筆者設計了如下補充閱讀任務:首先,通過wikipedia查找有關Anne的相關文章,讓同學分組閱讀,之后利用information gap的活動形式讓學生進行相互交流并發表感想。接下來,進一步地設置深入閱讀任務,即對二戰時期的歷史背景留給學生作為學習任務,再進行交流討論。
五、 結語
將批判性閱讀與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和諧地融合在一起,通過教學資源的合理運用,巧妙的課堂氛圍的營造等方式展開教學,不僅使教師的課堂教學豐富多彩,而且使得學生的學習過程更有效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去理解文章,這一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有選擇性地吸收知識,潛移默化地提高了英語能力。當然,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學生對批判性思維理解有偏差等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地探索去解決這些潛在的問題,讓批判性閱讀在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等方面發揮出最大的優勢。
參考文獻:
[1] 孫利群.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培養策略探究[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15.
[2] 賀穎列.批判性閱讀教學中教師信念的有效轉變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15):187-1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