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
摘要:建構主義作為認知學習理論的新發展,對學習和教學作出了新的解釋,對傳統的教學觀念進行了豐富和發展。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活動,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廣大外語教師也嘗試運用這一教學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在日語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圍繞學生展開教學,并適當提供指導,才能提高其自主意識,有助其獨立學習。本文結合建構主義的一些觀點,分析建構主義在日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日語教學;實踐;應用
一、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基本概述
(一) 建構主義理論簡介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是西方教育心理學的最新教學理論,是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最早由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他基于有關兒童心理發展,將知識的構建,看作是主觀及客觀因素的結合,二者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后來經過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維果茨基、奧蘇貝爾、布魯納等完善,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
(二)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主要觀點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建構主義知識觀。學習不是由教師簡單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第二,建構主義學生觀。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第三、師生角色的定位。建構主義理論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不再居高臨下,學生也不再被動接受教導,二者可進行平等地交流,友好的相互溝通,教師是學生建構知識的支持者和輔導者。而學生以學習材料為基礎,通過建構途徑進行學習,達到其獲取知識的目的。第四、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和教學原則。為學生創造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下進行實驗、獨立研究、合作學習等方式進行學習。
二、 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日語教學
有研究人員將建構主義中的“互教互學、研討式學習模式”應用到傳統教學體系中,取得了顯著成果,對日語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以實際課堂教學為例,大學二外日語教學是零基礎,是讓學生從無到有的學習和積累日語知識的過程。學生在學習日語之前并沒有日語相關的經驗基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另尋教學的切入點,利用學生學習漢語、英語等語言經驗為基礎,引導學生建構新的日語知識。而隨著教學的深入,則逐漸開始以日語知識經驗為基礎的知識建構,最終實現學生系統的學習日語知識的目標。
日語教學目標包括: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能力和初步的會話能力,使學生能運用日語,獲取專業所需的資料信息,并為進一步提高日語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傳統的日語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向學生傳遞知識和技能,教師始終處于對學習者控制和支配的地位。而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習者,其主觀意識受到抑制,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見解,由此造成了課堂氛圍枯燥無味,不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所學的日語,也是沒有實用性的“啞巴”日語。
三、 建構主義理論對日語教師的啟示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中,教師要成為學生建構知識的積極幫助者和引導者,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師生關系,應當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創設適宜的情景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引導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
(一) 激發學生的日語學習興趣
日語入門比較簡單,但隨著教學的推進,不少學生覺得日語枯燥無味,感覺越來越難學。因此,教師在日語教學的過程中,要組織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并維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只有對學習日語有了興趣才能在建構日語知識框架的前提下進行學習,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效率才能夠提高。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能一味的只注重書本知識的講解,也不能簡單地把學科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應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恰當的引導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構建日語學習的知識框架。
教師應該運用多媒體教學模式,適時地將日本的文化等內容貫穿到課堂講授當中。可以選取歡迎度較高、語速較慢、日語原版的動漫片段或日劇電影節段播放給學生觀看,并模仿學習其中的語速、語調、詞語表達等。
(二) 創建語言環境,注重日本文化的導入
語言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單詞、句子、語法,更是在了解和認知一種文化。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導時,應當注重文化的融入,如向學生講解日本發展歷程、日本傳統節日、日本民間藝術等文化形式,不僅能夠擴展學生的認知,豐富學生的思維,而且有助于學生的口語表達。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無論哪種語言都蘊含著一定的文化內涵。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當在向學生講解基礎知識的同時,關注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將日本文化相關知識融入到課堂中,使學生加深對文化的解讀。具體來看,日語教師可結合自身的知識儲備及學習經驗,向學生講解有關日本的趣聞或文化傳統,并為學生播放日本影片、紀錄片等影像資料,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日本文化,對日本文化有更加立體、形象的認知,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興趣,更加樂于參與到課堂中,只有激發了學生的主觀意識,才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 積極組織互動式教學和小組互動形式
外語的學習需要不斷地交流,在不斷交流的過程中日語也會取得進步。在日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全面地了解學生,比如從性格愛好、學習層次等方面,劃分小組實現學生交流,讓學生組成小組,并通過該方式進行合作,共同圍繞學習內容進行分析和討論,這種方式的優勢在于,能夠讓學生間加強督促,相互修正語言習慣。
四、 結束語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意義建構過程,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廣大外語教師也嘗試運用這一教學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在日語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改革現有的教學模式,積極尋求一種新興的日語教學模式,將建構主義理論更好地運用到日語教學中,日語教學一定會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 萬晴.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二外日語互動教學模式研究[J].海外英語,2015(3):28-29,31.
[2] 王聶飛.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日語教學模式探析[J].知識經濟,2011(17).
[3] 陳賀麗.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日語教學及對教師的要求[J].文教資料,2013(26):195-1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