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平
摘要:目前社會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導致兒童缺乏父母的管教沒有父母的關愛,部分兒童在心理上存在一定問題,這是一種不好的現象。筆者認為我們教育工作者應當時刻關注學生,不僅在學習上,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使學生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同時,面對這種現象,社會、學校應給予高度重視,制定相應的對策和措施,促進留守兒童全面健康發展。
關鍵詞:關愛;留守兒童;和諧校園
一、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缺乏父母關愛,影響身心健康發展。留守兒童的成長中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親情的缺失,這也是非常現實的問題,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孩子經常見不到父母,缺乏與父母的聯系,得不到父母的關心與愛護,會讓孩子覺得沒有安全感,使孩子長期處于焦慮、緊張的狀態,影響孩子的性格成長,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障礙。
父母長期不在,孩子家庭教育缺失,影響身心發展。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因為良好的家庭教育能直接改善孩子的生活習慣,使孩子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對孩子起著直接、長期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于留守兒童的家庭來說,其家庭教育幾乎沒有,父母長期外出,孩子的臨時監護人大多只是關心孩子的基本生活條件,只是停留在吃飽穿暖這些淺層的關愛上,對孩子的教育無法真正盡到責任;隔代的老人例如爺爺奶奶大多寵溺孩子,對孩子管教不當等一系列的問題導致留守兒童在生活上無拘無束,這樣的情況下會讓他們在無形中養成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形成極端的性格,比如說:自私、任性、以自我為中心、蠻橫霸道、沖動等,而這正是因為生活上的無拘無束造成的。
監護權缺失,孩子在生活中存在許多安全隱患。因為父母長期外出打工,盡不到照顧孩子的責任,而爺爺奶奶等臨時監護人由于年齡大、身體素質差等諸多原因,對孩子監護權無法認真對待和行使,導致孩子在生活中存在許多安全隱患,盡管有些留守兒童自理能力比較強,但他們到底年齡還小,缺乏自我保護能力,生活中存在的大大小小的問題和危險不能避免。
二、關愛留守兒童,建立和諧校園
以人為本,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學校應該組織教師和家長或者是學生的臨時監護人學習關于兒童成長的相關法律法規,通過一系列的學習是家長和教師認識到兒童期的重要性,即兒童期是各種能力和性格養成的重要時期,對于留守兒童來說,我們教育工作者不能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目前,社會的快速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不斷增強的綜合國力都需要提升全民族的素質水平,而學生是祖國發展的未來,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這么一句話:“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里抬起頭來走路”,關愛留守兒童,讓留守兒童得到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愛護,不能讓部分留守兒童感覺不到關愛而得不到身心健康發展。
同時,應多多關注留守兒童的實際生活狀況。對于學校而言,學校應鼓勵教師與留守兒童多接觸多溝通,組織教師去留守兒童家里走訪交流,和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做到及時溝通,關愛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同時,學校方面應該多多組織教師、學生和其監護人觀看關于留守兒童的視頻,加強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的監護人對留守兒童的認知,使其認識到關愛留守兒童是我們每一位義不容辭的責任,對于留守兒童,我們必須加強關心與愛護,充分尊重留守兒童,同時最重要的是,小心呵護留守兒童的自尊,不要讓他們覺得自己與其他學生不同,熱心關心和愛護留守兒童的心靈,讓他們感覺不到寂寞,真正樹立起為留守兒童服務的新理念。
三、愛護留守兒童,真心呵護每一位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是因為父母疏于管教,缺乏父愛母愛和與人溝通,性子上自由散漫或者養成一些極端性格,導致部分留守兒童厭學、輟學。對此,學校應盡到相應的責任,俗話說“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家庭”,學校應充分利用其教育資源,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看護管理和教育,我們教育工作者承擔起對留守兒童的監護責任。對于留守兒童,學校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比如以“致父母的一封信”為主題,通過講述或者寫日記等其他方式讓留守兒童表達自己對父母想說的話,同時,我們教師應該多了解留守兒童,加強和留守兒童接觸和交流,在課堂學習中,是“老師”的關系,在生活方面上,是“朋友”的關系,加強與留守兒童的心靈溝通,同時注重細心呵護留守兒童的自尊心,我們教師可以在學生中組織一系列幫扶行動,使留守兒童真正感覺到同學集體給予的關愛和帶來的溫暖。學校應將留守兒童的情況進行登記,將留守兒童的管理工作真正落實到每一位教師身上,制定相應的幫扶制度,針對留守兒童在生活以及其他方面的困難,學校和教師應給予大力支持,充分的考慮并給予關懷。學校應向學生的監護人普及科學家教知識,幫助并引導其樹立正確的觀念和看法,加強子女教育的能力,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營造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環境,積極爭取社會力量,幫助留守兒童克服困難,為留守兒童多做實事。
四、營造良好的環境
在校園中,學校和師生應努力營造出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創造關愛留守兒童的濃厚氛圍。對此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比如:凈化校園、美化教室,在校園中加強關愛留守兒童的文化建設,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環境優美、學習舒適的條件,打造和諧的校園文化,同時,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組織優勢,為留守兒童建立一個平等、團結、和諧、有愛的良好人際交往環境。加強學校周圍的監管和清查等綜合整治,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同時加強校外關于留守兒童活動中心的建設,比如說,以鄉村為單位,利用閑置的房屋,建立農村留守兒童之家,給留守兒童提供看書學習溝通交流的機會,真正關心留守兒童的身心發展,促進留守兒童全面健康發展。對于留守兒童,家長應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使學生真正感覺到父母的關愛和家庭的溫暖,父母應真正了解到工作掙錢與孩子教育的利弊關系,不能因工作問題而忽視對孩子的成長教育,經常與老師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的近期發展狀況,對孩子的成長進行關鍵的引導,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五、結語
除了以上提到的,政府部門應該加大投資,改善學生學習的生活環境,讓農村留守兒童和城市的學生得到相同的對待。筆者認為,其實最關鍵的還是留守兒童的父母,希望留守兒童的家長在外出打工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孩子的發展,三思而后行,同時,希望社會各界都能關心關愛留守兒童,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環境,讓他們有一個美好的家!
參考文獻
[1] 舒紅梅.關愛留守兒童構建和諧校園[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4(12).
[2] 王博文.關愛留守兒童構建和諧校園[J].教師,2016(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