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娜
摘要:小學美術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基本的美術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促進學生智能的全面發展,加強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知能力,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藝術創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能,小學美術教學要分外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理解多樣的藝術美,還能通過自身已有知識進行美的創造,充分展現個性和藝術魅力。本文擬從把握學生心理、培養興趣、樹立信心、授之以漁等幾方面入手,探討在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美術 創新能力培養 有效策略
小學美術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學生的美術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促進學生智能的全面發展,加強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知能力,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小學美術教學中,想要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美術教師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把握學生心理,引導有意識創新
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把握學生心理,是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很重要的方面。教師要明確,美術教學,尤其是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并不是要將學生培養成畫家或者藝術家,在教學過程中也不是單單為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刻意地迎合他們,而是要抓住小孩子的心理特點,吸引他們對于美的關注,引導他們掌握一定的展現美的基本技能,借助這些技能創造性地表達自己對于美的理解。有經驗的小學美術教師都了解,小學生的美術作品往往有“夸張”“主觀”“隨意”這三個明顯的特點,色彩和線條都很絢爛和大膽,主觀上怎么“看”到的、感覺到的就怎么畫,作品的外形和形態也很無拘無束,可就是這樣的特點,讓小學生的美術作品往往具有大膽、活潑的魅力,收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感。所以教師進行美術教學時,要把握小學生的這種創作富有主觀意識與印象成分的特點,對于他們的作品,不能只是單純地評價像什么、像不像,而是要多詢問學生的想法,了解他們表達的內容,肯定作品的亮點,并盡量維護小學生這種難得的自由意志,讓他們能夠保持創作的熱情和個性特色,這樣才能夠在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后進行有意識的創新。
二、培養興趣,激發創造力
興趣是使學生產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進行美術創新的有力前提。小學生在學習中特別容易接受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因而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先培養起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培養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種,創設情境法,故事激趣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都可以積極地嘗試。比如,運用多媒體課件對學生進行啟發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課件展現珍稀的名家美術作品,或是呈現紛繁的民間藝術品,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感受到生活的美、藝術的美,推動學生對美術的求知欲,讓他們在學習中保持興趣、活躍思維,從而產生創造的火花。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運用也是多樣的,有的課件用于呈現知識內容的板書,有的課件用于開闊學生的視野,有的課件用于拓展學生的思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豐富多彩的特點,來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避免單一呈現方式對學生造成審美疲勞,吸引學生投入到美術作品欣賞、美術技能學習和美術創作當中,培養起學生自己的審美體系,讓學生學會用自己手中的畫筆展現天馬行空的靈感。在創新能力的培養中提高小學生的創新理念,從而從根本上保障美術教學對學生全方位素質的培養。
三、樹立學好美術的自信心,為創新能力提供發展的空間
培養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創新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尊重和認可學生的獨特個性,在教學活動中給予他們充分的空間展示、表達自己,幫助他們樹立美術學習的自信心,為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可靠的空間。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要允許、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所了解的、所能想象的、所能做到的,把內心的想法借助畫筆和工具盡力表達出來,同時對于他人的美術作品也應有自己獨到的看法,不能人云亦云。個性的展現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礎上的,學生的自信感很重要的一方面來自于老師、同學的認同,如果教師在教學時是用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語言與學生交流,在指導學生時也是充滿熱情、懷著鼓勵欣賞的,學生就能夠從內心獲得極大的鼓舞,獲得學習中的重要推動力,而小學生對于同學的評價是會受到教師的很大部分的影響的,所以如果教師的態度是正面的,學生還會從同學那里獲得更多的認同感。學生的自信感的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是自我的認同,是經過努力有所得有所收獲的成就感,這一方面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策略上多下功夫,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學,能夠擁有更多的“努努力,夠到蘋果”的機會。而當學生對學習有了自信時,往往能夠更敢于發現、探索學習中存在的創造火花。
四、因材施教,授人以漁,教會學生把握創新能力
因材施教是學生創新意識萌發的基礎,授人以漁是學生創新能力增強的源動力。在實際美術教學中,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天賦有著千差萬別,創新能力的培養方式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大家都知道,美術是離不開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因為任何藝術創作的前提都是要富于創新精神。小學美術教學階段,是小學生認知的啟蒙期,這時候的孩子都很愿意接受、發現新的事物,能夠很快地融入“新”的體系中,在“新”的領域進行探索。但也因為正處于懵懂的階段,小學生的創新意識也處于萌芽狀態,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懂得觀察、了解不同學生在不同方面的潛能,對他們進行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令學生盡早發掘到自身具備的美術潛能,展現出符合自身特質的獨特的美術風格。許多美術教師都已經發現,同一命題的美術作業,全班學生創作出的美術作品往往有很大的區別和落差,這時,教師要認真觀察、分析,提煉出不同作品的“閃光點”。只有教師發現這些“閃光點”,找到每個學生的與眾不同之處,在學習中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培養,才能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和方向,從而具備更強的“漁”的技能,充分發揮創造能力,有效地把控創新能力。
總而言之,只要我們從把握學生心理、培養興趣、樹立信心、授之以漁等幾方面入手,不斷積極嘗試,相信一定能讓小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起創新能力,不僅能夠理解多樣的藝術美,還能借助所學知識進行美的創造。
參考文獻:
[1]付瑜.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策略[J].教育:文摘版,2016,(10).
(作者單位:吉林省四平市鐵東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