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現狀,以“函數的極值與最值”為例,將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引入了高等數學課堂教學中,展示了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原則,提高了高等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職院校;高等數學;信息化教學設計;數學模型
高等數學是高職院校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授課對象是高職一年級學生。目前,由于高職院校的招生生源越來越多樣化,高職學生的數學基礎薄弱,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高。而且,現有的高職院校高等數學的教學模式太過傳統、單調,教師滿堂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數學主動性的培養,導致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一般,教學效率低下。所以,在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中,要引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信息化教學模式。本文以高職高等數學課程中案例為中心的教學原則,教學過程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一、 教學過程設計
(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①理解函數極值的概念;②熟練掌握求極值方法;③求解簡單最值應用題。
技能目標:運用理論知識,建立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素質目標:①深刻思維能;②團結協作能力;③語言表達能力。
(二) 教學內容
通過引入“易拉罐設計”的實際問題情境,分析其受哪些因素影響,以及廠家如何考慮這些因素,進而提出“最優化數學模型”解決最大值的思想,引出相關知識點,要求最值問題,先考慮極值問題。
(三) 教學重難點
重點:①函數極值第一、第二充分條件;②導數不存在情況下極值的判定;③函數的最值的應用。
難點:①導數不存在情況下極值的判定 ②區分函數的駐點、極值點及最值點。
二、 教學過程實施
(一) 創設情境
課前,教師將學習資源上傳到360云盤,便于學生下載,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
學生下載視頻,或通過網絡公開課進行學習,了解數學建模。
利用手機郵箱、QQ群、微信群等資源,通知學生下載學習資料及任務清單。
利用數學軟件Mathematica。
(二) 教學過程
三、 教學反思
對本次教學實施,從三方面進行總結:一是能夠利用多媒體網絡作為輔助手段,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更容易消化知識,同時獲取更多的知識。二是結合學生學情分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以引導,通過案例或典故,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三是通過信息技術,初步形成數學建模思想,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專業問題。
總之,信息化教學手段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由被動逐漸變成主動,極大地提高了高職高等數學課題教學的有效性,對學生后續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育部].2012年3月.
[2]姚忠安.高職數學的信息化教學[J].科技展望,2015(24):178.
[3]郭健,張雪梅.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信息化教學研究[J].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2):66-69.
[4]陳順立.網絡環境下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現狀及培養策略研究[J].長沙通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6):68-70.
[5]楊穎穎.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課程與專業有效對接的實證研究[J].榆林學院學報,2016年第4期(總第126期).
作者簡介:
王小英,天津市,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